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生新闻->正文

老年教育前路可期

  ■阅读提示

  随着社会的发展,退休老人早已不满足于单纯的“老有所养”,更不甘心只在家做家务和帮子女带娃,闲暇时间去老年大学“充电”,丰富精神生活,已成为安庆很多老年人的养老新方式。

  面对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安庆老年大学的教育资源却显不足。凌晨4点排队,上午8点取号报名,现场火爆,由此可见老年大学“一座难求”。今年,为缓解老年大学入学难,在增加课程、开辟场地等传统做法之外,我市还在老年开放大学建设上进行探索,力求让更多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去老年大学成养老新方式

  家住龙门小区的程永庆是大观区老年大学一名老学员,已经79岁了,虽然上学需要步行15分钟,但他风雨无阻。

  “刚退休时,一下子感觉无所适从,心里空落落的。自从进入老年大学声乐班之后,心情好了,身体也好了,通过多年学习,不仅会正确发声,还会识谱,认识了新朋友。现在一周五天,天天都有课。心情舒畅,精神好,大家都说我看上去只有70出头。”程永庆说。

  在安庆,程永庆的“大学生活”不是个例,老年大学已成为很多老年人的养老新方式。

  12月16日上午,安庆市老年大学里,歌声朗朗、琴声悠悠。声乐九班数十名学员们齐聚一堂,正在进行本学期的汇报演出。而此时的老年大学里,英语班、黄梅戏班、二胡班等班级正在上课,校园里学习氛围浓厚。

  声乐九班的班长齐建设一边与同学交流,一边为汇报演出拍照留影。2009年,刚55岁的齐建设就进入安庆老年大学学习声乐,后来又报了摄影班,作为安庆市老年大学的老学员,他对学校的变化十分感叹:“十年前没有现在这么多专业,教室也不多,现在老年大学条件好了很多,专业也不断拓宽,电子琴班、摄影后期班、京剧班、诗词班等等,都是后来开设的。”

  在齐建设看来,退休后进入老年大学,不仅是为了老有所乐,实现工作与退休的平稳接轨,更是加强人际交往和与时代同步的需要。如今每周两节声乐课,一节摄影课,平时还组织同学采风,学习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安庆市老年大学工作处主任汪里介绍,老年人来老年大学学习,一方面是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精神需求。最初老年大学面向离退休干部,1990年向全市退休人员开放,只要女性年满50岁,男性年满55岁,均可报名。而随着老年人需求和时代变化,开设的课程也越来越多,专业越来越丰富。

  “最初只开设老年人健康保健、园艺花卉、书法、绘画4门课程,学员63名,现在有声乐、二胡、舞蹈、国画、英语、摄影等十几个专业,教学班级59个,在校学员2500余人次。”汪里介绍。

  记者在市老干部局了解到,目前安庆城区有5所老年大学,开设声乐、绘画、黄梅戏、书法、舞蹈、摄影等各类课程,共有教学班级230余个,在校学员达10000余人次。

  丰富的课程为老年人生活注入了活力。他们在老年大学里学习、交流,通过老年大学的平台,参加社会活动,开展公益演出,逢年过节和重大节日事件里,排练节目,展示学习成果。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凌晨4点排队“一座难求”

  “人山人海,堪比春运。”张峰如此形容老年大学报名的场景。

  张峰告诉记者,2016年,她与几个刚退休不久的朋友一起到安庆市老年大学报名,当天早上6点就赶到老年大学排队取号,尽管觉得自己已经来得挺早了,没想到已经排到40号之后。

  “十年前教室还有空,现在只能用两个字形容:爆满。”齐建设总结道。

  根据2018年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95.51万,其中市辖区有15.35万人,但城区5所老年大学只能容纳10000余人次,尽管近两年安庆市在老龄教育方面加强重视,加大投入,但依然达不到老年人口入学率20%的要求。

  “只学习,不毕业”是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原因之一。

  从12月9日开始,安庆市老年大学新学期的预报名已经开始,负责预报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已有80%的老学员预报名了下学期课程,一般情况下,95%的老学员都会选择继续学习,只有不到5%的老学员会因为家庭和个人身体原因退学。

  “老年大学没有毕业的说法。”安庆市老年大学教务处主任江汪松告诉记者,老年人来学习并非为了掌握技能,更多的只是兴趣,只要老学员不主动退学,就可以一直报名学习。而为了保证老学员学习的连续性,每学期采用预报名的方法,先满足老学员需求。

  进得多,出得少,老年大学入学难。一些学员凌晨4点就开始排队报名。此外,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以及老年人越来越旺盛的学习需求,都是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成因。

  “退休后会有很多老同学、老同事的聚会活动,但随着退休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样的聚会不能完全满足退休人员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他们渴望参加社会活动,重新找到社会认同感。”大观区老年大学教务处主任马玉琼认为。

  为了让更多老年人进入老年大学学习,老年大学只能采取对热门专业进行分级的方法,通过升学的形式,扩班增加名额。比如安庆市老年大学在教学场地允许的情况下,按学员的水平分别开设了基础班、中级班、高级班,其中最热门的声乐班就达14个。尽管如此,还是“供不应求”。

  名额有限,一些热门专业的学员还需通过选拔,有一定实力才可报名,也增加了入学难度。

  “其他专业都没有门槛,但舞蹈表演班和合唱班我们需要看学员的功底。”马玉琼介绍。

  探索老年教育新路径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有学习需求,但教育资源却有限。如何缓解?记者了解到,老年大学从课程安排和教学场地方面入手,不断扩大招生。为改善老人的“入学难”,市老年大学“十八般武艺”齐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改变班制,增开班数,扩大办学场所,增加招生人数等。

  近日,安庆市老年大学下一学期的课程表已排出,与之前相比,课程有了很大变化。

  江汪松介绍,目前59个班级中,有42个班级采取双班制,就是每周有两个半天上课。从下学期开始,将统一采取单班制,所有课程每周开课一次。单班制后,下学期可增开28个班,可多招生1400人。

  此外,为缓解老年大学入学难题,原双莲寺小学划归老年大学使用,目前双莲寺校区正在改造。“双莲寺校区建成后,招生名额可再扩大4000人,到时将分担很大压力。”江汪松说。

  即便如此,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问题只是得到缓解,老年教育仅靠市、区两级老年大学还远远不够。

  2018年11月,我市出台了《安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十三五”期间老年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对老年教育工作做了部署:优先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社区老年教育网络;以安庆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建立安庆市老年开放大学,提升老年教育覆盖面;部门、行业企业、高校等举办的老年大学逐步从服务本单位、本系统离退休职工向服务社会老年人转变;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整合文化体育科技资源服务老年教育等。

  根据该意见,安庆市老年开放大学建设提上日程。

  “场地有限、师资不够是老年大学办学的瓶颈,但安庆电大系统三级教育体系是完善的,也有教育资源,开展老年教育工作有一定基础。”安庆电大培训处主任王佩捷告诉记者,以安庆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建立安庆市老年开放大学,建设安庆老年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和远程学习指导服务中心,通过向街道、居委会延伸形成“市老年开放大学——社区(居委会)学习中心”二级社区老年教育网络,老年人可就近上学,为老年大学“减压”。

  “计划在城区先选择四个社区进行老年开放大学试点,目前,正在进行布点工作,待试点确定后,老年开放大学建设工作将正式启动。”王佩捷说。


(记者 常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