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太湖县->正文

创新留住最美乡愁 全面发展美丽乡村
——走进太湖县牛镇镇龙坪村

  穿过农田阡陌,平坦的通村硬化路将人们引向太湖县牛镇镇龙坪村。放眼望去,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相互映衬,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幸福的喜悦在村民的脸上洋溢而出,一面面用心构思的农耕文化墙诉说着小村庄的农业生产故事……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2019年,龙坪村被确定为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点。该村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充分发挥村党总支坚强领导的核心作用,积极探索传统元素与创新模式的融合发展之路,留住最美乡愁,带领群众打造美丽乡村建设。

  倡先锋围绕“干”字开展环境整治

  美丽乡村建设关键在于环境卫生整治,面对村民十分淡薄的卫生意识和长期以来传统生活习惯所产生乱搭、乱建、乱扔的陋习,该村组织党员进组入户,深入一线,挨家挨户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内容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干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集中清理垃圾,用行动号召和引领村民参与卫生整治,让村民体会到环境整治的不易和干净整洁带来的舒适;积极探索制定村级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通过每户发放户用垃圾桶,悬挂“门前三包”责任牌,制定科学合理的评比制度,由村民自发选出的三人考核组定期对卫生环境进行督查,确保卫生状况不反弹、常态化。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村党总支书记杨照介绍道。“对村里的要求和组织的行动,村里的一些老党员甚至主动请缨,不谈利益,他们的行为也直接感化到周围的村民,让创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下去。”

  巧改造强化“新”字提升标准建设

  龙坪村明确“用巧而精致的改造,既改出新风新貌,更留住浓郁乡愁”这一思路,巧用村里生长的竹子筑起了竹墙,为沿路的房屋粉刷墙面,张贴或画上乡村振兴、传统美德、环境整治等宣传标语,美观同时也能树新风、宣政策;用竹篱笆替代了塑料网,用废弃轮胎改造路边墙,点缀在乡间小道两旁,既简约又不失美观;用回收的旧石磨、旧水缸、旧水槽等儿时常见的农用石器改造公路边的旧墙,用回收的木犁、木耙等曾经使用的农用工具悬挂在路边的老式旧屋的墙面上,形成了一面面经典的农耕文化墙。在这些改造中虽简约简单,但皆用心构思、精心设计,既为村庄穿上了“新衣”,为村民带来了舒适,也为村民留住了回忆,让村民们在感受时代不断发展的同时更守住那份乡情乡愁。

  “现在来讲,村里环境干净整洁,下雨天也只用头上打一把伞,脚上穿上布鞋就行,空气也舒适,像我这样年纪大的人就不情愿去城市上住了,就情愿在这里住,过得非常舒服,而且一眼望去的都是回忆”村民杨世德发自内心地说道。

  惠民生立足“实”字凝聚党心民心

  龙坪村在创建的每一环节中都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将“保证群众的利益”这一理念融入设计规划中,如巧用群众闲置土地、荒地,将其平整改造成田园,征求群众的意愿,由村里出资帮助种上油茶、蔬菜等,产权和收益皆归群众,群众只需负责管护,既能因地制宜发展小菜园、小茶园等,实现村庄和庭院的美化,又能让群众获利;如将农田连接公路、居民区的田间土路改造成水泥路,既美观又保证了群众生产生活的方便;如将道路拐弯处的高杆绿化换成草坪,保证了过往车辆的视线,确保了群众的交通安全;如将每户居民的三格式化粪池的尾水通过接入主管道实施进一步净化,通过铺设新管道将居民的“灰水”(生活污水)也接入主管道实施净化,有效解决污水处理问题,达到“绿水”的效果。这一系列的设计皆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既接地气,也收获了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使得美丽乡村建设能够更加地顺利实施。

  牛镇镇在倾力打造美丽乡村的同时,也在进一步探索美丽乡村建设与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工作相结合,以点带面,注重农村的全面发展,让农村更加美丽,让农民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通讯员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