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生新闻->正文

【今日关注】“划”来专业 “规”出品质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油罐子、鱼篓子”,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实施划行规市、精细化管理,对于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保障市场供应,平抑市场物价,维护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具有积极作用——

  龙狮桥、水师营、长青等旧的批发市场,承载了很多城市记忆。但伴随着城市发展,这些市场不仅发展受限,还难以做大做强,并存在着阻碍交通、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去年开始,我市积极实施划行归市,有序引导推动城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科学布局、规范经营,努力实现全市农产品流通高质量发展。

  搬离水师营

  这几天,水师营市场黄鳝经营户侯奇亮忙着搬家。做了14年水产品生意的他忍不住感慨,“终于告别老破小,搬到宽敞明亮的海吉星物流园。”

  水师营骑路市场曾是我市及周边城市水产品养殖户、采购商交易的重要场所。“那时候生意好啊,装卸货的三轮车、带着大桶小桶的商贩把沿江路、建设路挤得严严实实。”5月17日,水产品老经营户方远向记者回忆起十多年前水师营市场的辉煌。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被包裹进城区的水师营市场,不仅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还面临着交通堵塞、消防隐患、发展空间受限等诸多问题。

  为有序引导推动城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科学布局、规范经营,从4月30日开始,市商务部门持续开展水师营骑路市场关闭行动。“每天凌晨,由商务、城管、市场等多个部门组成的小组到现场巡逻,劝导批发户到海吉星市场开展批发经营活动。”市商务局副局长刘丰说。

  记者5月17日凌晨探访水师营骑路市场时看到,现场已不见水产品批发商和采购商的身影。

  化零为整 多方共赢

  曾经,每到凌晨,龙狮桥蔬菜批发市场都会被前来进货的人流、车流挤得水泄不通,市场附近仅有两车道宽的渡江路,常常被三轮车、小货车以及用来占车位的菜筐占据近半幅路面。

  龙狮桥菜市场经营户刘悦抱怨道:“渡江路路面被来往车辆碾压破损严重,路面上常常残留夜间交易产生的垃圾,整条渡江路变成了一个脏乱差的骑路市场。”

  其实早在几年前,我市就将批发市场管理问题摆上重要日程,陆续把龙狮桥批发市场暂时迁移至文苑路临时市场,龙眠山南路水果批发市场迁到三义大市场,水师营骑路市场引导进长青批发市场,位于主城区的批发市场引发的城市管理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去年底,为进一步推进批发市场提档升级,我市启动划行归市工作。划行归市,简言之就是把同属性的商品集聚在同一经营区域经营,将“小、乱、低、差”的老市场里的经营户引导到新的经营平台上发展,从而实现产业集聚,降低经营成本,改善经营环境,为采购商提供更丰富的商品。

  “对于批发市场来说,空间越大、配套越齐全,人气就会越来越旺。政府开展划行归市工作就是为了广大经营户提供更优的环境,带我们一起做大做强。”蔬菜批发商杨前忠告诉记者。住在建设路八号口居民蔡红霞说,“家门口浓郁的鱼腥味终于消散了,早晨到江边晨练时,路上的空气都变得清新。”

  提档升级 前景看好

  因划行归市的需要,我市2016年招商引资引进的海吉星物流园项目于去年底正式投运。该项目占地约800亩、总投资达20亿元,能容纳交易商户3000户、汇集十余种业态农副产品,设有市场交易区、电商产业园、配送物流区、商业配套区四大功能区域。

  告别老市场,奔向新未来。对海吉星物流园,不少商铺店主满怀期待。“早听说政府建了一个规模大、配套齐全、交通便利,而且有仓储物流支持的物流园,开园当天考察过后对软硬件环境也非常满意,很想早点搬过去。”粮油批发商沈营发对新市场赞不绝口。

  为了吸引商户入驻,海吉星物流园也给予了交易商多重优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仅帮助商家寻找更物美价廉的货源,还积极牵线搭桥引进全国各地的客源。”海吉星物流园水产品交易区负责人丁伯虎说,同时该物流园对入驻商户每天给予100到500元的奖励,对采购商每天给予50到100元的奖励,并且免除一年物业费。

  5月19日,记者在该物流园看到,前来考察市场、选购商品的客商络绎不绝,蔬菜、水产、水果、粮油干调冻品等区域十分热闹,“自从搬到这里后,很多池州、铜陵客户都到我店里进货,日交易量比以前增加了三成多。”水果商户孙春英笑着说。

  截至目前,该物流园已吸引300余户商家入驻,日均累计交易量超600吨。该物流园全业态运营后,农产品年交易量有望超250万吨、年交易额将达100亿元。


(全媒体记者 陈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