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翠绿的望江县鸦滩镇望马楼村。 通讯员 徐昌寿 摄
与青山初结缘
望马楼村距离县城有着三四十公里的路程,在望江县算得上较为偏远的村庄了。在元代末年,因为偏远和地势较高,望马楼村所在的位置建有一座用作岗哨的望马楼,村子也因楼而得名。
如今,交通条件的改善,早已消弭了这份“偏远”。到这里,有高速公路、有省道,即便进村后,乡村公路也非常好。
随着时间改变的,不只是交通条件,还有数千亩的山场。
“林场不是杂树,就是马尾松,闲置的土地不是黄土岭,就是芭茅山。”望马楼村党总支副书记帅竹群回忆过往时说。
树要种起来,种什么当然也有讲究。
2010年4月,在望江县林业局的帮助下,望马楼村村两委从外地购进油茶苗410箱,试种440亩。
这一试,就试出了望马楼村与油茶的不解之缘。
当然,也不是一开始就“一见钟情”。毕竟是第一次,村民们还是有不少顾虑的:这批油茶苗要三年才能挂果,万一水土不服挂果不理想怎么办?谁愿意承担三年辛辛苦苦到头一场空的风险?谁愿意第一个吃螃蟹呢?
“那村干部带头种呗!有风险村干部担着!”于是,村两委一班人便带头干了起来。一年,两年,三年……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这440亩油茶挂果了,平均亩产鲜果500千克。“那时候技术、管理各方面远没有现在成熟,回过头来看,这个产量已经算不错了。”帅竹群说。
现在的望马楼村,油茶种得越来越好了。自首批油茶种下之后,该村油茶连年扩种,到现在全村共种植油茶31个点,总面积3500余亩,其中已挂果2000余亩,平均亩产800千克。
青山就是金山
“我就一个人管理,所以种得不多,就这一片小山坡,大概也就60亩吧。”9月19日下午,望马楼村孙埠组的中角山上,当地村民郝加来向记者介绍他种植的油茶。
郝加来是早期试种油茶的村干部之一。当记者问及油茶林的效益,他首先讲到的不是经济效益,而是防火功能。
“以前中角山一带,到处都是芭茅山。你想啊,芭茅这东西,一点火星子就烧起来了,一旦烧起来就根本控制不住。那时候我是村干部,所以我知道,这片山场一直是我们村里森林防火的重点,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生怕出一点纰漏。你再看现在这个山场,怎么烧得起来?”
油茶是防火树种。在油茶林的日常管理中,人们也会对杂草进行控制。油茶林是公认的防火林,“当初村里引进油茶,防火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郝加来说,“省事、省心,也省钱。”
当然,防火林有很多种,像油茶这么有经济效益的可不多。
帅竹群算了一笔账:去年的行情鲜果收购价大约是3.4元/千克,按平均亩产800千克计算,就是2720元的收益。
按照这个收益标准,当地农民只要有几亩挂果正常的油茶,足以应付日常开销,甚至有所结余了。而对于脱贫户来说,油茶也足以让他们稳定增收,该村从事油茶种植的农户有1026户,其中脱贫户210户。
当然,望马楼村的人们并不满足于此。该村计划到2023年,全村将实现包括房前屋后的全覆盖,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打造名副其实的“油茶村”。通过扩大木本油料种植规模,提高规模种植收益,靠着青山走向乡村振兴。
挂果2000余亩,平均亩产800千克,也就是上千吨的鲜果,还要扩大规模,销路不愁吗?其实,早些年望马楼村村两委就想到这个问题了,并提前展开了布局。
深挖金山“富矿”
2015年11月12日,安庆市望马楼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公司运营模式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计划总投入12000万元,进行油茶种植和油茶籽精深加工一条龙生产经营。
作为这“一条龙”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底,年产720吨的油茶加工厂就在该村拔地而起。该加工厂现生产能力日加工油茶籽5吨,日精炼国家一级标准油2吨,已取得SC证的油品有茶籽油、芝麻油、菜籽油。
“我们农民种植油茶,销路是完全不愁的。销售压力完全在公司这边,在村两委这边。”帅竹群说,近些年该村一直在积极拓展茶籽油市场。其中一个途径,就是积极参展销售。这一过程中,“望马楼”牌茶籽油连续三年参加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并获评优质奖和金奖称号。“目前,望马楼村菜籽油年产10万多斤,每斤8.5元至10元;茶籽油年产2万多斤,批发价每斤80元,精包装两斤装200元;芝麻油年产5万多斤,每斤25元。总产值约385万元,利润约80万元。”
“我家有油茶,还在油茶厂上班。”一片片青山,彻底改变了脱贫户陈银来的生活。他说,油茶平时林间管理比起水稻棉花等农作物来说,要轻松许多,他也有了更多“业余时间”到厂里上班。“工资一年有两万多元。”
油茶产业不仅能直接提供工作岗位,其带来村集体收入提升的同时,也间接为当地群众尤其是脱贫户带来了公益性岗位的收入。
眼瞅着就要秋收了,望马楼村中塔组脱贫户曹佰春又忙了起来。“这一段,森林防火任务还不重,我就主要是宣传秸秆禁烧政策。”作为村里聘任的森林防火员,六十多岁的曹佰春一直尽职尽责。这份尽职尽责也让他获得了回报,仅公益性岗位和村里临时用工,他每年能获得近万元的收入。
在大力发展一二产业的同时,该村还在同步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第三产业。这方面,该村不仅有“庄在林中,人在绿中”的优势,还有望江挑花非遗核心区等资源。
“我们正在按照‘农业、旅游业、人文’融合的发展方向,依托油茶特色产业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以及望江挑花、望马楼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帅竹群说,目前已经打造或将要打造的内容包括文化长廊、乡村舞台、爱心超市、挑花非遗展馆、木榨体验作坊、垂钓中心、农家乐、采摘园、旅游客服中心及大别山徽派风格的养身休闲民宿等。“我们村两委干部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将我们村打造成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