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家族企业外部关系网络图示
3.妥善处理家族内部的关系
徽州商帮多是以血缘、地缘为纽带,以基于宗族血缘关系的策略联盟发展起来的。徽州商人经商在外,一般都会依靠商帮作为后盾,同舟共济,以众帮众,以商帮的整体力量去排难克险[10]。徽商把重义轻利、见利思义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坚持以诚待人的处世原则,深谙为和处世之道。可以说,徽商在打造和谐的企业文化,营造企业内部核心价值观、增强凝聚力方面,对今天的家族企业有重要的启示。
第一,树立家族利益、企业利益至上的观念。《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是,为了实现家族利益、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在继承人的培养、选拔、继承及后续引领等不同阶段,家族内部成员必须摒弃、弱化内部矛盾,奉行家族利益、企业利益至上理念,自觉增强家族的聚合力,努力降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交易成本。
第二,以“和”为原则进行利益分配。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往往会面临控制权配置、管理班子稳定和企业有效持续运作等诸多难题,现实中特别是涉及到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等核心利益的分配时,因家族成员“反目成仇”而导致家族企业衰败或解体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应在持续不断地强化家族契约的利他性前提下,采取合理的途径和方式缓解争夺财产继承权的矛盾和斗争。同时,对在继承权角逐中失败的家族成员,应以购买产权、独立门户或其他适当的方式予以一定的补偿,以维持家族关系的和谐稳定。
4.建立现代企业治理机制
虽然多数家族企业仍然更愿意选择“子承父业”的模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族企业选择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放弃世袭传承模式,实际上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家族企业建立者必须认识到,虽然职业经理人往往是最后的选择,但是就企业管理的效率来说是最优的。职业经理人不仅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的培训,而且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11]。实际上,中国家族企业最早聘请职业经理人的就是徽商,是他们开创了“企业主出资——掌柜全权负责经营——年终分红”的模式,并且徽商在产权制度、商业运作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组织构建与治理等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
一是要逐步实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要逐步把经营权交给懂经营、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将资本与管理分离开,提高企业的管理运作效率,推动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12]。这即是徽商所主张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旦选中其当大掌柜(总经理)或其他的职位就给予充分的信任。同时,由于企业治理模式和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效率中性”,还必须基于对家族和企业的双重治理的视角,根据企业的内部与外部条件,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企业管理的规范化。
二是要构建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徽商历来重视企业约束机制的建立,徽商在委托经理人之后,并不像中国其他商人一样对商号决策概不过问,当“甩手掌柜”,而是“诸子弟从游,分授刀布”后,仍要“左提右挈”,参与重要决策,这对于今天家族企业的经营也有重要启示。因此,家族企业要完善企业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将家族情感与法人理性相分离,加强刚性的制度性约束,并纳入家族企业文化建设。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职业经理人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约束。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的运作效率得到提高,也可以避免经理人员的短期行为和败德行为给企业所有者带来的损失[13]。
此外,还应综合运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等多种方式,激发和挖掘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是要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徽商历来重视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注重考核员工勤苦、谦和、忍耐、变通、俭朴等方面的素质,在选人用人时兼顾企业和家族利益。对于今天的家族企业而言,一方面要以信任与合作关系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设计的基石,平等对待家族成员与非家族成员、企业内部人员与外来人员,提高全体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忠诚度。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授权与分权规则体系,打造优秀的管理团队,并促进彼此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人才绩效考评制度,实施退出机制,对于家族内部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予以劝退,同时积极引进家族以外的高素质人才。要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及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规划,加强教育培训的力度,不断优化人才结构。
参考文献:
[1]胡建国.中国家族企业实现代际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次优选择路径[J].经济视角:下,2008(1).
[2]耿文超,何敏.传统“家”文化影响下中国家族式管理模式优劣势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1).
[3]陈淑娟.东方管理视角下中国家族企业接班传承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8).
[4]DannyMiller,LloydSteierandIsabelleLeBreton—Miller.LostinTime:IntergenerationalSueeession,ChangeandFailureinFamilyBusiness[J].JoumalofBusinessVenturing,2003.
[5]何轩,李新春.突破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治理绩效评价的误区[J].南京社会科学,2011(3).
[6]山崴.基于中国传统的家族企业传承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2011(3).
[7]杨威,周磊.后危机时代我国家族企业权杖交接“三步曲”[J].企业活力,2012(1).
[8]程宇宏,史丽华.徽商的关键成功因素及其对粤商的启示[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4).
[9]窦军生.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企业家默会知识和关系网络的传承机理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10]郑小光.徽商的经营文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2).
[11]冯承介.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现状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2(3).
[12]姜柯.中国家族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6).
[13]童国良.我国家族企业实现专业化管理的路径选择[J].企业研究,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