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村级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观区十里铺乡五里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报告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2020年新年贺词。习近平主席强调,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五里村始终践行着初心和使命,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关怀下,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着力在稳增长、抓改革、促融合、惠民生上实现新的突破,走出一条富民强村的特色道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筑牢坚实基础。
一、村情简介
大观区十里铺乡五里村地处安庆市西北角、属典型的城中村,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916户、2226人。机构设置为村党委、村委会、村监委会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交叉任职。村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186名党员。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村党委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发展目标,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以全民创业为重点,以村民增收为核心,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发展方向,在“‘双好四强’新五里”党建品牌引领下,加快村级经济高质量发展,规范基层治理,带领全村干群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五个文明” 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被大观区委、区政府命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区级文明村,多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村”,并连续多年荣获发展乡镇企业“十强村”、“小康明星村”、“发展经济先进单位”、“综合考评第一名”、“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村党委四次被省委组织部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曾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先进计生协会、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殊荣。
曾经的五里村也兴办过乡镇企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村办集体企业因为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发展举步维艰,面临着停产停业的危机,大量集体厂房闲置,不仅没有了收入,还连续多年亏损,村里背上了人员和债务的双重包袱,村办企业和村工作人员报酬难以支付,连年靠贷款,村集体内外债一共欠了将近3000万元。为改变这一状况,村两委排除各种阻力、大胆实行改革,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全村集体收入已达526万元。
二、具体做法
(一)实行企业改制,盘活集体资产。自2003年开始,村两委采取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规律,对所有集体厂房、门面、场地、设备等资产进行清理登记,建立了资产台账,制定了资产管理办法,实行了统一管理和对外租赁。通过全村党员干部共同努力,改制取得了成功。清理收回了全部集体资产,杜绝了资产流失,盘活闲置集体资产,增加了集体收入,改革当年就实现收入近50万元,扭转了吃大锅饭的局面,通过“养老不养小”办法,激活了改制后的企业,成功解决了近700人村办企业职工置换难题,解决了本村村民的就业出路;同时引进了税源,增加了对国家贡献。
(二)打造发展平台,引导村民创业。村两委一班人不等、不靠,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做活场地,2006年在原村办窑厂的场地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创办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园,被省人社厅命名为“全省农民工创业示范园”。同时还组建了塑料协会、机械制造协会,园区平台的打造,不仅整合了土地资源,为村民创业提供了舞台,还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使村民收入大幅度提升,同时也为村级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同时,村两委认识到,发展工业园区平台只是解决就业的问题,增收缓慢,要想繁荣经济,必须要发展第三产业。五里村两委抓住机遇,及时整合现有临街房产资源和拆迁还建房产资源,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创办了五里商业街。商业街共引进商户42家,有百货、五金、服装、皮鞋、餐饮等多种经营项目,在商业街内开展前店后坊、电商经营模式。商业街的形成,不仅繁荣了村域商业经济,也为村集体年创收30多万元,带动就业100多人,2013年被评为“安徽特色商业街”。
(三)推行股份合作,实现共同富裕。针对资金分散、发展办法不多的现状。村两委认真走访学习,并带领部分党员、代表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考察,成功探索推行了股份合作经济。2006年和2008年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分两期,由村集体带头投入集体股,村民本着“入股自愿”的原则,投资入股建设标准化厂房。两期入股村民户数达到639户,股民平均分得红利500—1100元,村民摇身一变就成了股民,每年又多了一项分红收入,省电视台“新闻观察”栏目组为此还做了专题报导。
(四)采取发展新模式,推动产业升级。为进一步规范完善资产运营、管理和监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五里村采取“腾笼换鸟”和“筑巢引凤”的发展新模式,盘活闲置资产、清退原有的“小散污”企业,新建两栋标准化厂房,进一步将工业园打造成为“智能制造、服装加工、电器装配”生产加工基地。2019年村里引进了两家规上企业——卡尔特压缩机有限公司和上海圣菲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五里村做好园区服务工作,加大安全环保治理,对园区实行雨污分流,加强对村域内所有企业安全环保定期排查和清理整治,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园区消防安全、员工食堂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规范园区管理。
(五)实行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共享发展成果。2018年,在区乡两级党委、政府及区农委的指导下,五里村认真按照上级部署安排,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要求,狠抓每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村向城市的转变、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村民向股民的转变,改革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增加了村民的财产性收入,使得村民纷纷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2004年,五里村在全市率先实行了村民养老生活补贴和残疾人生活补助,这项补助全年享受对象有709人,每年支出180多万元,此外,对24-60周岁的村民买城乡社保,老年村民每年的农村医疗保险投保金全额由村集体承担,每年考取大学的本村学子还给予相应的奖励。五里村在重阳节按照高龄补贴标准,对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每人发放300元的慰问金,慰问总人数达654人。就上述几项,村里每年支出200多万元。在保障村民基本物质生活的前提下,村里还不断拓宽服务方式、充实服务内容、更新服务理念,警务室、卫生室的设立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方便了群众就诊,此外还成立了老年学校和老年协会,创办了老年活动室,定期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
(六)创新治理机制,建设美丽乡村。五里村结合“网格长、单元长”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并利用政务平台和社管平台,逐步建立村民信息电子档案,拓展服务项目。村两委不断探索网络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着力打造村级智能化管理平台,近期完成基层治理智能数字化中心建设,旨在为群众提供安全、便利的智慧化生活环境,提升矛盾化解和应急管理水平。
(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五里村的振兴之路离不开强有力的党组织保障,在村级经济发展、基层治理、民生服务及各项中心工作中,党员干部主动挑起责任、扛起大梁、冲锋在前,自觉做到忠诚履职、尽责担当,村两委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落实村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完善党务公开、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公开等制度,并根据上级要求,及时修改调整了采购、招投标等多项管理制度,规范村级管理。此外,村直各部门工作人员根据要求集中办公、“一站式”服务,村两委干部每日轮流带班,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八)加强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为了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村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统揽全局、全面发展。2019年统一招考村级后备干部,积极引入优秀人才和先进理念,并通过党员活动阵地的提档升级——建设“‘双好四强’新五里”党建品牌文化墙、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深化党员干部的政治学习,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激发党员队伍活力,带动党员群众共同建设美丽乡村,营造了一个村两委带头干、党员示范干、村民跟着干的良好氛围。
三、建设展望
(一)加快村级经济高质量发展。五里村将进一步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集体增收新途径,依托现有资源抓发展,充分利用闲置的土地,把资产资源变成资本;全力推进“艾菲克顿”创意文化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利用现有资源和存量资产,结合天柱山西路、十里大沟和棚户区征迁契机,整合拆迁区域的土地资源,在区、乡大规划框架内,超前做好村级的发展规划,争取发展平台,如项目成功落地,将加快新型产业、高端人才、资本要素的集聚,努力实现产业升级、推进融合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为村里的经济发展开拓新的增长点。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五里村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中之重,积极引进符合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的企业为重点,紧盯重点领域,创新招商方式,强化要素保障,狠抓项目落地,实现引进一个大企业、打造一个新产业,并继续以大项目引领大投资、以大投资带动大发展,瞄准规上企业,引进智能化科技项目,拟在大观区智能制造产业园5号、6号地块以项目争取发展平台,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争资金,以项目建设成效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三)加快园区规范化建设。五里村将以“现代化、规范化、生态型”的可持续发展为定位,制订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管理规定,根据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要求,努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品质,完善多层厂房电梯、园区消防、大门改造、电瓶车棚等配套设施功能建设,在市级示范农民工产业园的基础上,积极申报“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园”。
(四)加强基层治理。五里村将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引领,以党员为主体,带动村中杰出乡贤、志愿者、热心人士等各方力量参与投入到网格管理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切实发挥基层治理智能数字化中心监控作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逐步推动基层治理从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将现代信息技术投入到疫情防控、文明创建、扫黑除恶、“五清四乱”专项整治、秸秆禁烧等各项中心工作。
(五)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五里村将统筹兼顾,协作联动,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党员干部入户上门,不断创新宣传,确保人人熟知与其息息相关的政策内容及申请程序;继续保基本、兜底线,在医疗、养老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让村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关心和帮助重点人群,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加强各类人群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创业就业,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利用智能数字化中心,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图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切实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六)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巩固乡村振兴成果。五里村将结合“‘双好四强’新五里”党建品牌擦亮提升工作,提高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打造品牌特色亮点,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区乡部门组织的拉练观摩、经验推广等活动,借鉴学习,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完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切实发挥党员在村级事务管理和服务村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发展乡村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促进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