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嬉子湖镇蟠龙湾俯瞰图
二、特色做法
(一)党建引领是基础。盖房子最重要的就是打地基,地基的好坏关系着房屋的质量高低。而对于蟠龙村来说,抓党建就是在“打地基”,那么如何打好地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作为桐城市重点贫困村之一,蟠龙村为了改变落后面貌,将抓党建的着力点放在了党员队伍建设上,通过“三个一”工程,即一个合格领头羊、一班强有力的村“两委”、一支支持村发展的党员队伍,开始了蟠龙村的“蝶变”之路,可以说,蟠龙村的致富之路就是党建与发展的互融共促之路。
江胜霞带领党员志愿者助力复工复产
发挥头雁效应。1984年进村、1999年开始担任村党总支书记的江胜霞,三十多年如一日,始终心系发展、真抓实干、一心为民、甘于奉献。她把村民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以实干和实绩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支持、组织的肯定褒扬。她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好人”、安徽省优秀女村官、安庆市十大女杰等荣誉。正是有了江胜霞这样一位带头人,蟠龙村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充实班子力量。蟠龙村坚持按照“五个好”标准加强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积极把政治素质好、致富有办法、工作有活力的优秀人才吸引充实进村“两委”班子。村“两委”班子中30岁左右的有3人,村委会主任江韦2018年上任时刚刚30岁。坚持周五村“两委”例会制度,每周每人对手头工作进行盘点和安排,实现工作环环相扣、有序衔接、接续推进。
建强党员队伍。蟠龙村始终把党员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认真开展“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明确党员“八带头、十不准”行为准则,面向村干部和党员开展“联岗联户、承诺践诺、评议评星”活动,将扶贫助困、支持发展作为星级评定的重要标准,有效调动党员服务关爱群众、带头参与和支持农村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党员群众普遍认识到,以前“越穷越先进”,现在“越富越光荣”。目前,全村有8名党员创办领办特色种养、水泥预制等致富项目,年近八旬的原村党支部书记吴照顺、党员江兴海示范带头建设蟠龙湾景区,每年吸收60多名群众就业,人均增收5000多元。
(二)产业发展是核心。无产业不小康,无产业不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想改变一个村,就要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就得靠产业,只有找到正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并且激活了土地资源这笔农村沉睡的最大资产,产业发展才有基础、有奔头,才能真正带领全村群众走上小康之路。
蟠龙村将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结合发展观光采摘农业
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方向。选择发展方向,既要切合村情民意,具有可操作性,也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预见性。从农业发展历史来看,蟠龙村土地肥沃,农业基础历史悠久,盛产水稻、油菜、瓜果等农作物,同时,蟠龙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围网养殖,水产养殖底蕴深厚。从发展趋势来看,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是大趋势。随着城市生活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向往田园生活,而且嬉子湖镇旅游资源丰富,较远的有嬉子湖镇4A级景区、湿地公园,近的有蟠龙湾景区,这些景点在周边地区都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可以说,蟠龙村有山有水的良好环境,加之深厚的种植底蕴以及成熟的水产养殖技术,天然具备开展多元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蟠龙村提出了“提升种植业、推广养殖业、做强水产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规划,有力促进了蟠龙村经济发展。
桐城市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先进示范村
探索“村企一体”的发展道路。受传统的农耕文化影响,中国农民有着很深的土地情结。这种“恋地”情结,反映了农民对于土地的重视,但是也滞缓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阻碍了生产力的解放,具体表现在:多数农民宁愿将土地抛荒也不愿意发包。这种现象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可以归为以下几类:一是土地发包费用较低,农民对于发包的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企业在土地发包后不能按合同履约,农民维权困难,挫伤了积极性;三是部分外地企业投资,双方缺乏信任基础,农民不愿发包。有鉴于此,蟠龙村抢抓“三变”机遇,探索走出一条“村企一体、村企共建”的发展道路,构建村集体、企业、村民稳定的三边利益联结结构,实现共赢发展。
所谓“村企一体、村企共建”核心要义就是将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由村集体成立公司,村民将手中的闲置资源折合成股份入股公司,村民作为股东享受分红;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村集体以及村民的话语权,让土地真正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流入市场,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金饽饽”。正是在这样理念的引导下,2018年,蟠龙村以村集体为主体,注资150万元,成立由村委会主任担任法人代表的桐城市蟠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每家每户手中的荒山、荒地、荒湖、荒滩统一流转到公司名下,村民作为股东每年共可获稳定收益约75万元,同时可以在家门口务工,每年增收100多万元。村集体公司再选择企业进行合作,每年可获保底分红12万多元。目前全村流转土地约3000亩,流转率高达90%,高效率的土地流转正逐渐成为蟠龙村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了众多投资落户蟠龙。
(三)人才带动是支撑。蟠龙村始终将人才当做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通过打好“亲情牌”、“创业牌”、“资源牌”,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大学生、外地客商在蟠龙村创业,推动蟠龙村高质量发展。
打好“亲情牌”,请能人回村。为让村集体公司的荒山荒地产生效益、变废为宝,蟠龙村首先想到的请本村走出去的老总们回乡投资发展。为此,村干部大打“亲情牌”“乡愁牌”,凭借一片诚心和一股钻劲,成功争取到事业有成的能人回乡创业、回馈桑梓。原南京雨润集团副董事长吴晓国,回到家乡成立白兔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打造蟠龙湾景区为切入点,投资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占地1800亩,一期投入5000万元,二期计划投资1.2亿元。为不放过争取天津宝迪集团董事长毕国祥回村投资的机会,村书记江胜霞大年三十在毕总老家从上午一直等到傍晚,深受感动的毕国祥老总投资900万元,成立了润恒生态农业公司,开发山场500亩,建成北美海棠、樱花、金桂等花卉苗木基地和杨梅、石榴经果园。
打好“创业牌”助青年创业。蟠龙村将吸引年龄轻、有活力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发展作为振兴乡村的有效抓手,积极主动为他们创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及时协调处理各类矛盾和问题。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的邻镇大学生汪永明,在蟠龙村投资建设了占地300亩的锦蓝生态蓝莓采摘园,种植“蓝莓一号”7万株,目前年产鲜果6万余斤,已成功举办两届“蓝莓采摘节”。毕业于华东交通大学的邻村大学生宋广强,在蟠龙村种植草莓,建设了拥有22个大棚的嬉之宏草莓园,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观光采摘。
打好“资源牌”引外地客商。蟠龙村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让多名外地客商慕名而来。2019年,在邻村能人张荣的引荐下,在新疆投资的邻镇客商与张荣共同投资5000万元成立御龙园生态农业公司,建设占地600亩的“田园综合体”,主要种植油茶、秋葵、红花草和樱桃、梨子、黄心猕猴桃、黄桃等,发展民宿经济,将现代农林业与乡村休闲游相结合,实现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科普价值的多重叠加,吸引周边市民享受回归田园的精致生活。
(四)补齐短板是关键。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还是存在一些短板,不补齐这些短板,我们的小康社会就是“不全面”的,因此,蟠龙村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补齐短板弱项,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绿树掩映下的蟠龙村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村“两委”带领全村党员干部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做起,东奔西走,累计争取外援资金500多万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几年前,村里道路还是以泥土路、砂石路为主,群众出行十分不便,“两委”成员和党员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指标、出钱出力,共为全村修通了村组公路30公里,全村28个村民组全部通上了水泥路,有部分村民组还修通了循环路。兴建当家塘40余口,涵闸4座,加固圩埂1800米。过去村里电力不足,全村只有两台变压器,农忙时经常停电,有时年三十晚上都停电,村级通过多种渠道对接供电公司增容,将变压器由2台增加到9台,全村用电难问题已经彻底解决。近年来,全村共绿化美化村组公路13公里;森林覆盖率30%;安装路灯200余盏;村内危房全部改造到位,并拥有休闲广场、垃圾房、公共厕所、沼气池等公共设施。
补齐环境短板。蟠龙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建设为引领,以环境整治为抓手,保护青山绿水,维护生态环境,努力实现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双赢”目标。以农村环境治理为重点,坚持集中整治和日常维护相结合,落实村、组、户环境卫生管护责任,全面整治道路垃圾、河塘淤泥、农田污染等,大力营造清清爽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农村环境。按照生活宜居、设施配套、生态绿色、环境优美的总要求,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精心规划村庄建设方案。依托村庄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按照“低强度硬开发、高强度软开发”原则,在生态环保过程中植入旅游功能、观光农业等要素,打造生态休闲旅游载体。
补齐民生短板。脱贫就是最大的民生。坚持双轮驱动,一手抓未脱贫人口,一手抓脱贫成果巩固提升,着力提高脱贫质量。坚持精准帮扶、精准施策,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饮用水安全,及时做好新发生人口、返贫人口的监测和帮扶,确保“十大工程”扶贫政策应享尽享;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帮扶,注重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通过上门走访、扶贫夜校等途径,鼓励劳动,鼓励就业,激发困难群众内生动力。2014年建档立卡时贫困发生率高达23.7%。经过多年努力,2017年顺利实现“贫困村出列”目标,村集体经济收入呈现连续增长势头,2019年蟠龙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贫困发生率降至0.29%。全村1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有133户实现稳定脱贫,仅剩的2户6人也将在今年稳定脱贫。
三、下一步计划
巩固优势,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继续实施“三个一”工程,通过“传帮带”、“老带新”等途径,加大对村干部的培养,提升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把争取党员支持、引导党员参与基层治理当做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途径,不断拓宽党员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提升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力,真正打造一支高素质党员队伍。
招大引强,以项目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利用好“十九大党代表”影响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扣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深挖人脉资源,通过亲情招商、乡情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引导外出能人、返乡大学生、在外资本带资本,带技术、带市场来蟠龙村开发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
抢抓机遇,加强线上销售渠道建设。今年受新冠疫情和大汛的叠加影响,传统的销售渠道遭受冲击,但是电商渠道却借此契机发展迅速。要正视直播带货等新兴线上销售渠道的作用,以电商扶贫工程为契机,加大“扶贫”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开发丰富多样的扶贫农产品,积极同淘宝、京东等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取得联系进行铺货,扩大销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