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庆市纪录小康工程网上平台->正文

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的转变
——宿松县柳坪乡邱山村调研报告

  一、村级基本情况

  宿松县柳坪乡邱山村位于宿松县西北角,与湖北省黄梅、蕲春两县毗邻,素有鸡鸣两省脚踏三县之称。是典型的 深山革命老区。境内有罗汉尖大中华抗日救国军、宿松县西三区苏维埃政府、红军医院等旧址,是宿松县海拔最高、风景宜人的山区村落之一。全村10个村民小组482户1819人,总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30亩,林地7500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近年来,当地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特色产业,积极推进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日新月异,先后荣获“安庆市文明村”、“安庆市卫生村”、“安庆市美好乡村建设模范村”、“安庆市廉政文化示范村” 、“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安徽省优秀基层党组织标兵”、“安徽省森林村庄”、“安徽省文明村”、“安徽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村”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 (茶叶)”、”“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二、着力推进环境整治、建设美好生态家园

  邱山村依托党建引领、村民自治、群众参与、政策支持,以点带面、分年分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完成阳担、马皇、罗湾3个自热村庄整治和省级中心村建设,共拆除旱厕20多处,猪圈、牛栏共30个座,治理黑臭水沟6条,全民参与整治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行为,实现西污分流集中收集排放,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处理,分年新建村主干道、自然村道路、环山路、串户路等道路。逐步开展村容提升工程,深入推进拆违除旧、改水改厕等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从中心村延伸到自然村,从文化体闲广场、农家书屋阅览室、到乡风文明文化阵地、民宿垂钓中心、旅游扶贫基地等系列工程全面完工,不断提升乡村文明水平,使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常态开展农民文化娱乐活动,不断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通过以点带面,使广大群众看到了整治效果,提升村两委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2013年至 2015年邱山村美好乡村建设全面铺开,每年年终考核均进入乡县考核前三名并被评为安庆市美丽乡村建设模范村,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

  三、拓宽增产增收渠道,确保村民安居乐业

  邱山村紧紧围绕“集体增实力、农民增收益、产业增效益”的目标,叫响“打造竹海茶乡,建设生态家园”的战略口号,着力发展茶叶、雨花菜、毛行三大支柱产业:该村现有茶园1200 亩,年均产量1万斤,产值260余万元, “宿松香芽”茶叶先后获安庆市首届茶叶产业博览会金奖、第六届“中茶杯”银奖、第七届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国礼徽茶”杯金奖、“安徽十大品牌名茶”、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2015年入选农业部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17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雨花菜500亩,年均产量2万斤,产值80余万元;有毛竹4700亩,年均产量100万斤,产值90余万元。与此同时,该村结合西三区苏维埃政府和红军医院开发罗汉尖旅游资源,把示范村建设与红色旅游教育相衔接,利用红色文化元素,营造出富有诗意的山水文化人文景观。目前,邱山村生态旅游产业开发已初具规模,现有农家乐40余家,大型停车场二处、 运动中心一个、垂钓中心一个,山果山茶采摘园三个,年可接待游客近15万人。目前,村集体经济从2015年的不足5万元,逐年增加到2019 年的287万元(其中村集体茶厂租金收入2万元,村级光伏电站收益5.7万元,茶叶、毛行销售收入21万元) , 2020年预计可突破30万元,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同步增长。

  四、正确引导群众,提升道德素养

  邱山村坚持思想引领,注重道德建设,涵养村民道德素养,促进村规民约,国家法律深入人心。成立乡贤理事会、红白喜事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常态化开展活动,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持红白喜事从简,清明不带火上山,促进文明祭祖成了人们的自觉行动。定期开展法律讲座,请专业人士讲解法律知识,每季度开展道德讲堂,推荐新乡贤、宿松好人。请新乡贤、宿松好人上台讲述他们的先进事迹,村里每年选出五好家庭、优秀党员、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和十星文明户,村民安居乐业,积极向上,社会和谐稳定,二十年没有上访事件和重大刑事案件发生。

  邱山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以脱贫攻 坚和乡村振兴为契机,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为原则,推动该村从“脏乱差”形象到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