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庆市纪录小康工程网上平台->正文

岳西县菖蒲镇毛畈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报告

  一、毛畈村基本情况

  毛畈村位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岳西县东南边陲,是菖蒲镇境内天仙河的出县口,与潜山市水吼镇、五庙乡毗邻。距离镇政府10千米。全村辖14个村民组,384户1447人。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7500亩,耕地面积780亩,水域面积1800亩。森林覆盖率75%。经济作物为茶叶、毛竹、板栗和129亩产业园中的葡萄、火龙果、红米及螃蟹等。天仙河和朱河穿村而过,交汇处集水面积700平方公里,农业休闲旅游资源丰富,是天仙河旅游景区的核心区。

  毛畈村曾是典型的贫困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40户422人,贫困发生率为29.2%,目前已降到了0.27%,高质量实现户脱贫、村出列的目标。毛畈村的历史记载着红色篇章,诞生了中央红军独立二师第二团团长储茂高等6位先烈以及领导了“八斗岭暴动”和菖蒲镇最早的共产党员——区农会主席方国珍。毛畈村传统文化氛围浓厚,黄梅戏、岳西高腔在乡间广为传唱,有一支专业文艺队伍活跃四面八乡。毛畈村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天象与气候景观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人文活动类等占全国旅游资源类型8大类100%。

  二、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成就

  通过近年来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毛畈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产业发展不断推进,集体经济持续增强,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毛畈村目前已建成市级美丽乡村,荣获安徽省特色旅游村百家示范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安庆市整村推进专项扶贫先进村、“五个好”村党组织、产业兴旺红旗村、岳西县“两山”理论实践先进单位、县级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在县、镇级综合考核中屡屡名列前茅。

  一是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实现易地扶贫搬19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0户75人,五保兜底21户;2014年以来共申请发放寄宿生补助17.3275万元92人次、助学金19.1283万元51人次、雨露计划资金9.4万元40人次,帮助贫困学生就学;为2016年以后脱贫的75户187人以及低保户代缴医疗保险、购买人生意外伤害险并提供大病医疗救助。

  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2000余万完善了联通外界及村内交通,硬化加宽全村道路5公里,安装路灯200盏,建设了旅游接待中心1处、公厕9个以及停车场5处。

  三是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建成葡萄园、螃蟹园、火龙果以及红米基地等共129亩;建成800平方米标准化果酒厂一座;引进北漓江漂流,组建了桃花溪漂流公司及群芳农民艺术团从事旅游接待活动,扶持发展“天仙人家”特色民宿和农家乐50家,2019年接待游客达3.5万人次。

微信截图_20211020093549.png

北漓江漂流接待中心

  四是“三变”改革不断实践。毛畈村两委以“支部引领、示范带动、农户参与”思路为指引,利用“三变”改革模式,组建岳西县骏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公司股东共57名,用土地入股的农户股东39名,每亩土地折价5000元入股,持资金入股的17名,村委会整合产业扶贫资金10万元以及“四带一自”资金40万元入股。

  五是集体经济不断提高。2018年村集体纯收入达到18万元,2019年经营性收入达到23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发展茶园等产业200多亩,鼓励村民发展民宿50家,发放村民务工工资60多万元,入股土地每亩分红1660元。

  六是文明乡风不断浓厚。建成乡村大舞台、农民休闲广场,连续五年举办七夕文化节、高山泉水蟹文化节、农民春晚,第五届毛畈村农民春晚由央视频、新华网、中国移动网、岳西县融媒体中心全程直播。

微信截图_20211020093549.png

2020年毛畈村农民春节联欢晚会

  三、典型经验与特色做法

  (一)组织领导是保证。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毛畈村村两委共5人,驻村扶贫工作队10人,安庆市委办从2014年开始先后派驻王振华、郭平两位同志任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安庆市委办以及岳西县审计局结对帮扶毛畈村贫困户。2020年7月1日,毛畈村与水畈村成立岳西县第一个村级联合党委,着手联合发展。毛畈村党支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坚持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锻造了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发挥党员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在宣讲扶贫政策、整合扶贫资源、分配扶贫资金、推动项目落实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

微信截图_20211020093549.png

2020年7月1日县第一家村级联合党委成立

  (二)社会动员是关键。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这几年,毛畈村两委广拓渠道,吸引了涂装公司老板刘结华成为村集体公司生产部经理,指导发展村第一产业;吸引了方百林等乡土人才带头人与社会力量加入到脱贫攻坚队伍中来,担任村第二产业发展负责人;吸引了退休干部张世忠到公司任乡贤,着力开发第三产业;吸引了大学生姚仙应、何立仙等回乡担任公司会计、酒厂化验员;吸引了保险公司销售能手王诗蓉发挥销售专长,任公司产品销售业务员;吸引了企业老板刘圣俊担任贫困户的帮扶人,对贫困户落实一对一精准帮扶。社会力量的参与,根植了毛畈村的发展基因、构筑了产业支撑、激活了前进动力、阻断了贫困发生动因。

微信截图_20211020093549.png

涂装公司老板刘结华返乡创业成为村集体公司生产部经理

  (三)产业发展是要素。产业振兴是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前提,该村把推进产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大计。一是深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三变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全村367户村民成为村集体经济的股民,发放股权证,每年年底凭股份分红,让村民心热起来、行动起来,充分调动贫困群众主体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造血“干细胞”的活性,推动扶贫工作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有效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增强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该村2018年采取“四方入股、四马分肥”的方式成立公司,实行“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全村84户农户共以103亩土地入股,成为公司股东;村委会整合扶贫资金和资产效益资金50万元入股;村内党员、村民代表以及普通农户共入股42万元,促使村内分散闲置、低效利用的土地向集约利用转变,整合毛畈村内耕地资源,降低公司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因地制宜,选准产业。毛畈村位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岳西县东南边陲,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7500亩,耕地面积780亩,水域面积1800亩。毛畈村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区的北纬30度线,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两年多来,毛畈村建成30亩葡萄园、50亩螃蟹养殖园、29亩红米基地、20亩火龙果基地,2019年葡萄、红米产量共10万斤,高品质高山泉水大闸蟹3万只。产量可观,经济效益明显,带贫减贫脱贫成果显著。三是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接二连三”。创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毛畈村是中国高山云雾茶叶之乡,村内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种苗、技术、品牌、销售”,带动村民在水田种植茶叶,户均年纯收入1万元以上,家家住上“茶叶楼”。同时扶持能人大户发展养殖畜牧业,创办家庭农场,引导村民通过养殖增收,示范带动效果明显。四是增加产业紧密度,打造“1+2+3”。毛畈村于2018年新建葡萄、红米、螃蟹、火龙果等基地,第一产业蓬勃发展;在2019年新建一座标准化果酒厂(已获SC认证)着手第二产业,补齐村内加工业短板,并开发小洞天景区、鼓形包遗址、引进北漓江漂流,着力建好建强第三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确保产业发展持续性,带贫脱贫长效性。

微信截图_20211020093549.png

毛畈村特色产业—水稻

  (四)内生动力是根本。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树立主体意识。每年开展扶贫夜校45次,组织开展文化节、送戏下乡、联欢晚会等7场,用村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解读政策,让贫困群众知晓政策。深化思想教育,把“扶智、扶志、扶德、扶勤”教育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二是加大技能培训与能人带动力度,村内共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1场183人次,帮助贫困户习得一技之长,为贫困户自主创业提供技术支撑。鼓励贫困户参与种植养殖合作组织,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提高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三是加大产业就业扶持力度,申请特色产业奖励资金89.2578万元,鼓励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业,提供就业岗位,坚持以奖代补发展扶贫产业。开发公益性岗位22个、鼓励村内2家茶叶大户、2家养殖大户以及旅游公司把贫困户纳入扶贫产业链,让贫困户在村内实现就业增收脱贫。四是加大健康及教育帮扶力度,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及时办理慢性病卡、签约家庭医生、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切实减轻村内139户贫困人口就医负担,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为义务教育学生申请教育补助,对职业学校学生执行雨露计划政策,防止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辍学,促进职校生入学。五是加大结对帮扶力度,深化帮扶包保工作,因户制宜,制定科学的帮扶计划。每年组织带领贫困群众外出学习参观,开阔眼界、转变落后思想观念。减少简单发钱发物式帮扶,禁止包办代替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建设项目,杜绝“保姆式”扶贫。六是加大移风易俗推进力度,提升文明水平,开展模范脱贫户、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累计评出好儿女7人、洁净农家15户、文明人家8户、致富能手5人;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对积极参与村内公益事业等行为采取积分制并给予奖励。推广建设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扶贫超市”,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大力发展产业,对年度脱贫户颁发脱贫荣誉证书。

微信截图_20211020093549.png

毛畈村扶贫夜校

  四、建议与展望

  毛畈村位于岳西县最南边陲,是岳西县的南大门,海拔全县最低,曾是西南片水路运输黄金水道,两岸山峰林立,植被丰富,空气清新,现就毛畈村发展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与展望。

微信截图_20211020093549.png

俯瞰毛畈村袁家渡中心村庄

  (一)广开南大门,打造幸福路。改建“天天妙空”(天柱山-天仙河-妙道山-司空山)旅游风景道路,以精品旅游线路高标准拓宽改造升级从天柱山高速路口至司空山段道路;升级县城--响肠镇—水畈村—毛畈村—菖蒲镇段道路,开通公交车,田头菖蒲片与城关连成一体。

  (二)推动潜水河流域(天仙河)旅游景区回购工程。潜水河景区(王岭—潜山马潭段)现建有4个漂流项目,目前分别由安徽中宜公司、状元河公司、桃花溪公司和马潭漂流公司负责运营,各自为政,各自经营,品质不高,诟病较多,建议由岳西县政府和潜山市政府对潜水河流域漂流项目进行回购,再市场化运作,统一运营管理,做大做强,造福一方。

  (三)建设天仙河慢生活旅游区项目。依托天仙河两岸旖旎的秀丽风光和美丽乡村、特色农业基地打造慢生活乡村旅游度假区,开发民宿体验、瓜果采摘、自驾露营、温泉养生、户外骑行等乡村度假体验项目,利用天仙河天然河道开发竹筏漂流、皮划艇漂流等特色漂流项目,漂流线路全长约20公里。项目主要包含天仙河河道综合整治、漂流码头建设、露营基地建设、沿河观光道建设等。

  (四)推动“两寨两河”(灵山寨、梅寨和朱河、龙井河)旅游开发。毛畈村背靠灵山寨,毗邻水吼镇梅寨,峡内有玲珑剔透的朱河、龙井河,山青水秀,典故众多,是观光旅游、休闲康养的胜地,综合开发“两寨两河”,建设康养庄园,既能节俭人力物力财力,更能统一风格,做强品牌,吸引内外人员来此观光生活,让有山有水没有冬天、离春天脚步最近的毛畈村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好地方。

  (五)提升特色产品的附加值。依托美丽乡村、特色农业产业项目,打造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与观光体验园。挖掘特色产品的人文故事,丰富产品销售的线上线下渠道,着力提升茶叶、水稻、蔬菜、水果、板栗、毛竹、河鱼等农业产品和猪、牛、羊、鸡、鸭等养殖业的附加值,提高群众收入,增加往来人员的获得感。

  (六)弘扬文明乡风民风。继续发扬具有毛畈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不断丰富创新毛畈特色文化活动方式。全面搜集整理地方古乡贤服务家乡、造福故里的人物故事,提炼符合新时代需要的积极思想文化。积极培育评议一批口碑好、威望高、愿为家乡发展服务的新典型。建立乡贤名人人才库,研究制定乡贤名人、退休公职人员返乡居住、养老、服务、创业的激励机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际,为吸引和凝聚乡贤名人、退休公职人员返乡提供住房等基础设施,以及良好的服务平台、优惠政策,发挥乡贤名人、退休公职人员的道德威望、学识专长和创业经验,来更好的反哺桑梓、服务家乡,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储德生、王英豪、储景荣)

微信截图_20211020093549.png

俯瞰毛畈村全景


(中共岳西县委宣传部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