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怀宁县->正文

7万亩荒山追青逐绿又生金
怀宁小蓝莓带来45亿元大产业

  5月12日,走进怀宁县月山镇大桥村宏森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一颗颗形如蓝宝石、富含花青素的小浆果挂满树梢。曾经,这里是一片荒山,仅仅三年间,这片土地就获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蓝莓主人叫毕治善,2018年回乡投资550万元承包这片荒山地,将蓝莓种植产业引入村里。他的蓝莓基地集示范种植、联产种植和深加工、观光、采摘、娱乐等为一体,带动了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时下,怀宁县7万亩蓝莓进入成熟采摘季。一眼望去,翠绿的田野、蓝莹莹的果实和一张张挂满汗珠的笑脸,构成一幅生动隽美的丰收图。目前,怀宁县共有蓝莓种植企业198家,8家深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从良种繁育、规模种植、休闲采摘到预冷保鲜、食品加工的一条较为完整的蓝莓产业链,蓝莓种植规模、鲜果产量超过全省一半。

  种植蓝莓、加工蓝莓、举办蓝莓节、把蓝莓基地打造成景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完整产业链,成为全国知名的蓝莓之乡。在怀宁,蓝莓从2004年最初引进1亩试种,到现在成长为一个种植面积7万亩、一二三产年产值达45亿元的大产业。

  在清河乡幸福海岸蓝莓基地,诱人的“蓝精灵”长势喜人。“今年蓝莓果实丰满、质量高,是个丰收年。1200余亩的基地今年预计产鲜果60吨,产值2000多万元。”基地负责人刘金龙说,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注重向村民提供种植等相关技术,平均每天有100多名当地村民进园务工。产业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蓝莓知名度的提升,更为当地百姓带来了红利。清河乡金山村村民何节贵说:“原来这里是荒山一片,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环境差,没通自来水。现在好了,乡里通过招商引资全部开发种上了蓝莓,不仅水泥路通了、自来水通了,山青水秀,我们在家门口的蓝莓基地上班,既有固定收入,又能照顾家庭。”

  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怀宁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蓝莓产业发展,支持重点企业全产业链发展,通过利益联结机制,持续稳定地增加脱困户收入,确保不返贫、可持续、能致富。

  作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县级蓝莓种植区,怀宁县预计今年鲜果总产量可达到1.4万吨,一产收入突破9亿元。深加工的蓝莓酒、蓝莓干、蓝莓饮料等产品还销往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同时带动农民就业11000余人,每年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

  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美了乡村、富了村民,“蓝莓经济”正成为怀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预计到2025年,该县蓝莓种植面积将达到10万亩,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年产值达到100亿元。

  随着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蓝色已经成为怀宁县现代农业奋进新征程的底色。如今,“绿富美”的乡村振兴愿景,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 通讯员 檀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