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太湖县->正文

产业兴 业态丰 收入增
大塘村:“负债村”成百万收益“明星村”

  田野间,连片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连栋菌菇大棚拔地而起;村子里,水泥路通组到户,家家户户门前整洁干净;村部旁,篮球场、儿童游乐园、老年人活动中心、健身房一应俱全……6月23日,记者走进太湖县大塘村,一幅产业兴、业态丰、环境美、生活美的画卷跃然眼前。曾经,这里交通不便、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欠债高达90多万元,成了全县的“后进村”。近年来,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深挖土地效益,村集体经济不断跑出加速度,连续3年收入突破100万元,成为太湖县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13.jpg

  太湖县大塘村菌菇种植基地 (大塘村供图)

  盘活资源 挖潜增效

  水面上是一排排光伏板,板下曾用于水产养殖,今年在尝试稻虾共养,这儿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来星湖”,曾经,人们一直叫它“三九湖”。“为什么叫‘三九湖’,因为300亩的湖面一年租金只有9000元,几乎是闲置的。”大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汪文达说,为了有效利用资源,村“两委”在2017年对来星湖进行整治,围湖建坝、修路,并将湖上的空间租给一家能源公司用于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年租金11.01万元,每5年递增租金10%;水面承包给村内养殖大户养殖鱼虾,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11万元。

  “大塘之变也正是从盘活村内资源开始的。”大塘村老支书汪玉平介绍,2005年,由原大塘、安山两村合并成现大塘村。合并之初村集体没有收入来源,两个村加起来负债90多万元。

  穷则思变。两村刚合并时,老旧村部、校舍、厂房以及其它集体山林、土地、水面等都处闲置状态,村“两委”决定以资产资源盘活带动集体经济发展,通过整合闲置不动产和自然资源,并进行改造、发包、租赁等,每年获得经营性收入40余万元。

  大塘村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形,户均耕地不到7亩。外出务工耕地荒、在家耕种收入低,这个状况让村内的年轻人左右为难。2014年汪玉平带领村“两委”进组入户与群众促膝谈心,将农民手中的耕地全部收回村集体代管,集中流转给种植大户,村民户均年增收3200元。大塘村的悄然变化吸引了在外打拼的能人宋柳林。他回乡承包350余亩土地,投资1.5亿元打造田园大塘综合体。目前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建成后将新增300个以上就业岗位。

  能人带动 产业兴旺

  在大塘村创业园,连片的菌菇大棚拔地而起,这里年产菌棒100多万棒,有香菇、木耳,还有平菇、羊肚菌,并配套建有烘干生产线、香菇加工生产线,可加工香菇脆片、香菇粉等,年产值800余万元。

  “要想保持集体经济增量,只靠租金远远不够,需要不断培育和挖掘新的增长点。”汪玉平说,2015年大塘村采取“村集体+村干部+能人”模式,成立了日兴菌业发展有限公司,其中村集体占股40%、村干部占股10%,能人占股50%,将菌菇当主导产业来发展。去年,公司菌棒生产突破110万棒,村集体实现分红17.5万元。同时,公司还带动50余名村民就业,年增收80余万元。

  在来星湖边,伫立着5座养鸭大棚。一大早,基地负责人甘振霞就在棚内忙活,查看番鸭的生长情况。棚内供料、喂水全是自动化,这大大减轻了工作量,2万只番鸭,他们夫妇两个人就能照料。

  “这批番鸭已经养了40天,还有1个月左右就能出栏。养一批番鸭产值七八十万元,这已经是第四批了。”去年,大塘村投资120万元改造提升3000平方米番鸭养殖基地,承包给甘振霞,采取“租金+分红”模式,新增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大塘村还整合村内人力资源,成立劳务公司,主要承接建筑劳务分包和工程项目建设,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6.04万元,同时带动12人长年就业,人均年收入1.2万元。

  多点开花,多树结果,大塘村先后成立了农业、油茶、种养、旅游等公司和合作社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注册了“盛唐大米”“兴塘香菇”等4个品牌。2019-2021年连续3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5万元。

  村庄整洁 村风和谐

  过去的大塘村,没有一条主干道,如今的大塘村,246省道穿村而过。

  “在我们村,实施工程没有土地纠纷,村民们都非常配合。”汪玉平自豪地说。2020年,大塘村因国家工程建设,需要征收沿线3个村民组的田地,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可,缘何村民配合程度高?因为村集体收入均反哺给了乡村建设。过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大塘村的真实写照。2016年以来,村“两委”积极争取项目并利用村集体经济结余,累计投入近2000万元,围绕水、电、路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2018年,在实现水泥路组组通的基础上,村集体投资300多万元,实现了全村户户通水泥路。2020年,该村还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全村覆盖,17个村民组全部实施自然村整治、卫生厕所改造工作,并建有休闲广场,让广大村民过上了“市民”生活。

  大塘村还创新设立“公德银行”,从人居环境、乡风文明、化解矛盾、公益事业等方面入手,将村民的有德行为以积分形式进行评定。村民以家庭为单位设立“公德账户”,理事会成员每个月逐户开展积分评比,村民根据账户内的积分数额,免费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

  今年以来,大塘村又瞄准了新产业——工业和旅游。“太湖县通用机场落户大塘村,我们依托这个机遇将建设通航产业园,走工业兴村之路。”汪文达说,同时,对穿村而过的汪家河进行整治,建造“花溪慢漂”项目,在河道沿线分季种植油菜花、紫云英、彩色水稻等农作物,吸引游客观光,打造成“网红打卡地”和“水上漂流乐园”。并科学利用246省道一级公路、通用机场、田园大塘综合体等人流量大优势,增设农特产品销售区,带动本地产品走向外地,形成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新的增长点。


(全媒体记者 查灿华 通讯员 刘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