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为七夕节架起文化新“鹊桥”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8月3日到4日,记者走访安庆鲜花店、商超、甜品店、游乐场、电影院、酒店等消费场所发现,我市各大商家纷纷抓住“甜蜜”商机,七夕“浪漫经济”火热来袭。(《安庆晚报》8月5日)

  在这个充满甜蜜和浪漫的七夕节里,与“浪漫经济”一样红火的是形式多样的文化民俗活动,让人充分体会到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更彰显了节俗历久弥新的魅力。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起源于汉代的七夕节,又被称为“乞巧节”,有着如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等传统习俗,所有这些,蕴含着美好生活要靠劳动创造的深刻含义。借着这个节日,来一场穿针引线比赛,玩一次手工斗巧竞技游戏,不仅可以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更能激发人们创造创新的激情和斗志。

  七夕文化最主打的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延续至今,人们追求爱情和幸福并未褪色,启迪并激励着当今一代要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对爱情坚贞、对婚姻忠诚、对家庭尽责。抓住传统文化活的灵魂,需要我们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做起,在爱家人、爱家庭、爱安庆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古今交融的节日美好,并推动形成家庭更和美、邻里更和睦、社会更和谐的新风尚。

  有人说,七夕节是诗情画意般的。古往今来,众多文人雅士不吝笔墨歌之咏之,“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这些与七夕相关的诗词歌赋,有习俗的脉络,有文化的滋味,重温和诵写七夕经典诗词,品悟传统文化之美,汲取现代文化营养,何尝不是一件文化乐事呢?

  七夕节既要有浪漫味,更应有文化味。在一个强调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有责任过一个有文化品味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传承传统美德,浓郁文化气息,以文明健康、新颖活泼的方式玩出新花样。


(徐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