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新闻->正文

10岁男童捐献“生命种子”为母亲点亮“生命之光” 
“妈妈,你马上就会好起来的”

  今年3月31日,本报以《为了救妈妈,我什么都不怕》为题,报道了望江县10岁男孩忍痛抽取30管血救患白血病母亲的事迹,感动无数读者。5个月后,轩一父亲曹送传来一条好消息:8月29日、30日,轩一母亲曹美霞已成功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从轩一小小身体里采集的“生命种子”,缓缓流淌进母亲的血液里“生根发芽”。

13.jpg

轩一和妈妈温馨合影。

  变故:突发感染 一切归零

  “进移植舱的东西全都准备好了,孩子也提前接到了苏州,命运却总爱捉弄人。”曹送说,按原定计划,一切顺利的话,轩一和母亲配型成功后,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可在今年5月进行。然而,在进舱前的常规检查中,曹美霞被查出体内有感染,进舱只能延期。

  2020年7月,曹美霞被查出患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多次化疗仍无济于事,病情不断恶化,医生说只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找到适合的供体谈何容易?经过多番努力后,曹美霞最终与儿子轩一配型成功。

  本以为接下来是“雨过天晴”,不承想,希望在进移植舱前又重归于零。

  这“当头一棒”让全家人备受打击。心灰意冷之际,曹送收起愁眉、扛起重担,不停安抚妻子和儿子:“没事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事后,轩一回到老家安庆,虽然不知道何时能做移植手术,但他却时刻准备着。为给妈妈输送更健康的造血干细胞,轩一戒掉了爱吃的零食,主动增加饭量,加强体育锻炼,5个月内增重6斤。

  400余公里外的苏州,振作起来的曹送和曹美霞继续与病魔较量着。住院、高烧、抗感染、上化疗……曹美霞的病情反反复复,曹送的心始终揪着,从未松弛过。直到8月,转机出现了。

  进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经过积极治疗,曹美霞的病情得到了良好控制。8月16日,曹美霞剃光刚长出不久的短发,带着一家人的期盼进入移植舱,准备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曹美霞进舱第二天,轩一在姑姑的陪同下,拎着一桶老家的土鸡蛋,从安庆提前奔赴苏州。一路上,轩一格外兴奋,因为这一次,他终于可以救妈妈了!

  进舱后的第一周,是最煎熬的,手术前的“预处理”给曹美霞的身体带来前所未有的不适。两只胳膊上插满了针管,24小时输液,曹美霞难受到饭吃不下、水喝不进。

  “手术前要接受超大剂量化疗,把身体免疫系统和造血功能全部摧毁。‘预处理’后一直到接受移植前的这段时间非常危险,很容易发生感染和出血。”曹送说。

  几平方米大的移植舱是无菌室,不允许任何人进去探视。一扇小小的窗户和一台电话,让曹美霞能看得见家人、能与家人说上话。正是透过这扇窗户、这台电话,曹美霞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每天,一大一小的身影准时出现在窗外。看着丈夫和儿子脸上挂着笑容,曹美霞感到格外安心。“妈妈你要加油,我会坚强的”“妈妈你要好好吃饭,把身体养好”“妈妈我明天也要进医院了,马上就能把血输给你了”……轩一俨然一个“小大人”,用心“开导”舱内的妈妈。

  带着对家人的牵挂,曹美霞咬紧牙关,挺过了“预处理”期,迎来移植手术。

  重启:“我的血终于能给妈妈了”

  手术前7天,医生每天给轩一打一针动员剂。“医生说,这是供体要注射的一种刺激因子,帮助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这种针打在成人身上,成人也不会觉得好受。”曹送说,每次打完,轩一都浑身酸痛,休息好一会儿才能缓过来。

  一切就绪。8月29日,打完最后一针动员剂后,曹送鼓励轩一:“马上就要采集了,怕不怕?”“不怕!”“有没有信心?”“有!”想到很快就能救妈妈了,往日打动员剂的不适都烟消云散,轩一对着手机镜头比了一个“胜利”的手势,显得格外高兴。

  轩一毕竟是孩子,曹送有些担心和心疼。轩一反倒安慰说:“期待这一天好久了,我的血终于可以给妈妈了!早点输给妈妈吧,妈妈就不会那么难受了。”

  采集时,轩一安静地躺在病床上,两只手臂插着输血管。看着血液流向分离机,留下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后,再回输到体内,轩一冷静地说:“爸爸一直陪着我,我不害怕。针扎进去,也就3个多小时就好了。”

  当天下午,从轩一体内采集的造血干细胞顺利回输至曹美霞体内。“妈妈,我的血输给你了,你马上就会好起来的。”轩一激动地说。曹美霞状态不错,她对轩一说:“妈妈很开心,很快就能健健康康地回家,好好陪你们了。”

  由于儿童造血干细胞数量比成人少,采集需要持续两天,分两次进行。第二天,轩一再次躺上采集床,眼神更加坚定。他说,采集的这些“生命种子”是妈妈的希望,也是全家人的希望。

  10年前,妈妈给了儿子生命;10年后,儿子还妈妈一场新生。

  未来:仍有多重难关要攻克

  据曹美霞主治医师介绍,采集干细胞对轩一后期没有任何伤害,不过每周还需复查血常规,一个月左右,轩一的白细胞数就会降为正常。但对于曹美霞来说,跨过了移植的坎儿,后面还有多重难关要攻克。感染、排异……每一关都漫长且有风险。

  除却难关,还有更残酷的现实摆在轩一一家面前。“光做移植手术,这两天就花去10万元。”曹送垂着头,高昂的医疗费已将这个普通家庭“消耗殆尽”。

  2年来,34岁的曹美霞历经3次真菌感染,屡次被下病危通知,化疗11个疗程,21次骨髓穿刺……为了看病,家中车、房全部变卖,已花了100多万。今年医保报销额度已达上限,这意味着后期所有治疗费,将全部自行承担。

  很多爱心人士得知轩一一家人的遭遇后,纷纷伸出援手。对这些素未谋面的“恩人”,曹送说,千言万语都表达不了感谢之情,唯祝愿所有好人“一生平安”。

  由于后期治疗医药费用难以估计,无奈之下,曹送只能在网上发起筹款,但效果不甚理想。如果你也想帮助轩一一家,请联系《安庆晚报》,热线电话是18905566110。


(全媒体记者 程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