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庆要闻->正文

十年薪火相传 名角荟萃新人辈出
——2022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特稿之三

  又是一年秋风劲,黄梅香飘千万家。

  如同秋日满载着收获的喜悦,一年一度的黄梅盛宴也向世人展示着累累硕果,散发着醉人的艺术气息。

  回望这十年,名家名戏层出不穷,重磅奖项纷至沓来。韩再芬、田玉莲入选全国“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王琴、吴美莲获中国戏剧梅花奖,韩再芬摘得黄梅戏首个“二度梅”;余淑华入选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夏圆圆荣获第29届白玉兰戏剧表演奖主角奖……

  回望这十年,“以节推戏,以戏出人”的初衷从未改变,一台台精品大戏的推出,承载着一代代黄梅人的付出和期许。于是,在艺术节、展演周的舞台上,不仅有名人名角同台献艺,也有黄梅新人崭露头角;不仅有“师徒结对”传帮带,也有“老中青”梯队模式开启。

  真可谓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黄梅花开,灼灼其华!

  黄梅盛宴 名角荟萃

  按照“三年一大节、每年一小周”的模式,十年来,我市持续举办“国字号”的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和“特色号”的“十一”黄梅戏展演周。艺术节与展演周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十年来,主题演出名角荟萃,熠熠生辉。

  2016年展演周开幕式“把黄梅戏梅花奖演员请回家”,韩再芬、黄新德、吴亚玲、赵媛媛、李文、蒋建国、张辉、孙娟、王琴、何云10位不同时期的“梅花奖”得主首次集体荣归黄梅故里,登台献艺。2017年同样名家云集,邀请“三度梅”获得者尚长荣等全国各地10位“梅花奖”得主齐聚安庆,各展风采。2021年第九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闭幕式上,老中青三代黄梅戏演员与评弹、越剧、沪剧等不同曲艺剧种演员联袂演出,共同唱响“百年风华、伟大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黄梅戏红色经典演唱会”。作为安庆黄梅戏演出的常客,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蒋建国曾由衷地表示:“每次来参加演出,都会有新的感受,有新的剧目,新的曲目,还有新人。我们通过这样的平台来交流、学习,共同弘扬传统文化、推广我们的黄梅戏艺术。”

  十年来,新剧目展演名家登台,戏曲名角获奖不断。

  2013年,王琴凭借新创剧目《半个月亮》获得第26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为安庆摘得第二朵“梅花”;

  2015年,韩再芬携原创黄梅大戏《徽州往事》成功摘得第27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成为黄梅戏领域第一位“二度梅”获得者。

  2019年3月,夏圆圆凭借黄梅戏《玉天仙》荣获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成为继马兰、韩再芬、吴琼之后摘得“白玉兰”奖的第四位黄梅戏演员。

  2021年5月,吴美莲以《祝福》里祥林嫂一角喜摘第30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成为安庆第4朵“梅花”。

  2021年7月,余淑华成功入选2021年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其主演的黄梅戏《鸭儿嫂》入选全国脱贫攻坚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并荣获安徽省社会科学奖艺术类一等奖。

  “每一次参演对我来说都是新的挑战、新的展示。”

  连续多年参加艺术节、展演周的夏圆圆告诉记者,“黄梅戏艺术节、展演周的举办不仅是艺术的盛会,群众的节日,对我们黄梅戏演员来说更是提供了宝贵的平台,让我们在新戏打磨、艺术水平和个人积累提升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十年来,艺术节、展演周成为推新作、育新人的重要平台和文化惠民的重要载体,呈现出名人名作相得益彰,名家名戏层出不穷的喜人景象,可谓黄梅香如故,花俏满枝头。

  薪火相传 人才辈出

  对于戏曲艺术而言,传承像一条生命线贯穿始终,而在艺术节、展演周的舞台上,“薪火相传”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安庆是黄梅之乡,但要用作品来说话,没有人才就没有作品,没有作品就没有影响力,薪火相传中才有黄梅之乡。”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曾言,“师带徒”绝不是形式,这是戏曲的艺术规律,黄梅戏艺术是口传心授的艺术,是精雕细琢、量体裁衣的艺术。

  于是,在2015年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开幕式大戏《大清名相》中,黄新德带着徒弟们一起登台。黄梅戏行之有效的“以师带徒,师徒传承”的戏曲人才培养传统模式在此开启。王琴是黄新德的大徒弟,也是第26届戏曲梅花奖的获得者,凭借的便是和黄新德合作的《半个月亮》。她感激地说:“因为《半个月亮》,我和师父结缘,在那部戏中他从声腔、身段、人物刻画各个方面都帮了我很多。这次《大清贤相》跨行演老旦也是在师傅的鼓励下演的,和师傅同台演戏学不够、演不够。”

  同样,在2021年第九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开幕式大戏《不朽的骄杨》的演出中,来自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演员们全身心投入,倾情演绎。此次是再芬黄梅“老中青少”四个梯队演员首次同台献艺,舞台之上,有韩再芬、马自俊等资深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有吴斌、潘伟、丁飞等中生代黄梅戏演员,还有以江李汇、陈邦靓等为代表的青年黄梅戏演员,以及少儿团的黄梅戏演员徐语凌。“老中青少”同台演绎,这是黄梅戏传承与发展的最好展示。“我在剧中饰演14岁的杨开慧,和我的年龄有差异,这个人物的性格也与一般的女孩角色不同,塑造起来有一定的挑战性。韩院长在排练过程中一直耐心细致地和我们说戏,在演唱、表演上充分给予指导,真是收获满满。”谈起排演感受,江李汇意犹未尽。

  早在2010年,一批学生从黄梅戏校和安庆师范大学毕业,当年的他们还是生涩稚嫩。五年后,他们组成的再芬青年团却惊艳了整个宜城。20多名黄梅新星集体亮相,唱念做打样样精通,道效灯服行行拿手。“青年人才是黄梅戏艺术传承的关键所在,我们老演员要蛰伏起来、要让出舞台用心培养他们。”韩再芬说。

  2020年6月6日,随着再芬黄梅少儿艺术团的正式开课,再芬黄梅着手建设的第4人才梯队已然成形。22个孩子,年龄最大的13岁,最小的只有4岁。从少儿艺术团到青年团,再到中生代,再芬黄梅“梯队式”人才建设系统历经十年终趋完善。“十年不易不言难,一如既往在路上。”韩再芬表示,为安庆戏剧的未来点燃传承薪火,为黄梅戏的枝繁叶茂夯基培土,为中华戏剧文化的源远流长添砖加瓦,是所有黄梅人共同的初心、共担的使命。

  “青春展风华,满台皆锦绣”。值得期待的是,今年黄梅戏展演周开幕式演出将有戏曲名家、优秀青年演员、少年儿童的经典传唱,展现黄梅戏薪火相传的非凡历程和最新成果,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全媒体记者 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