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天妙公路被自驾游爱好者誉为“安徽青藏线”,是首届全省“十大最美农村路”。 通讯员 程小龙 摄
从无到有,“四好农村路”铺就康庄大道
金秋九月,走进太湖县江塘乡大塘村,村口的主干道正在进行升级改造。“我们要把它拓宽成双车道,并升级为沥青路。”该村老支书汪玉平介绍。
汪玉平2010年到村工作,“当时第一件事就是修这条路。”汪玉平回忆,10多年前,这条路还是条2米宽的泥巴路,村民大都骑自行车出行,车子进不来,村民的农特产品也运不出去,想卖头猪还得赶着走。因为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村集体欠债高达90多万元。
2010年,借助“村村通工程”,大塘村修通了到乡里的水泥路,结束了该村无公路的历史,但当时通组到户的路还是羊肠小道。2016年,通过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四好农村路”,再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塘村将硬化路向村民组延伸,到2018年,3至3.5米宽的水泥路实现了组组通。随后,该村又拿出300多万元,采取村民出资40%,村集体补贴60%的方式,将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如今该村已实现户户通水泥路。
路通了,特色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塘村先后有了光伏发电项目、年产菌棒100多万棒的菌菇基地、5座养鸭大棚以及田园大塘综合体文旅项目,村集体经济连续三年收入破100万元,“负债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安庆多山地、丘陵地貌,十年前在农村地区,“出行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常有“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路窄弯急车难行、雨后塌方道不通”的情况发生。落后的交通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进程,制约着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成了山里群众谋求发展的共同心声。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庆市扎实推进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围绕特色种养业、光伏扶贫、乡村旅游等产业布局,优化完善内畅外联的农村公路网体系。2016-2018年,全市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9646公里,实现100%建制村通硬化路;2018-2020年实施扩面延伸工程7048公里;2021年实施提质改造工程734.56公里;累计完成总投资约104亿元,基本实现“组组通硬化路”。
十年来,公路通到了产业园,让望江县太慈镇红庙村周茂盛种植的草菇卖到了上海。“草菇娇嫩,当天采摘的必须当天运出,我买了专门的冷链运输车,草菇经过简单处理后,乘上冷链车,出村道、进乡道、走县道、上高速,一路畅通,日内就能到上海。”周茂盛说。
公路修进了田间,让桐城市龙腾街道向前村的种粮大户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耕种。以前路不通,水稻播种施肥,他要雇人将肥料扛到田里。现在水泥路修到了田间,机械直接进田耕种,车子也能直接开到田头将稻谷拉回家。
公路还爬上了“云端”,让岳西县回乡创业的“90”后青年储杰带领同村人吃上了“旅游饭”。储杰的家在海拔960米的巍岭乡金榜村民组,他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带领同村10余户村民利用自家闲置房屋发展民宿,如今,6米宽的沥青路直接通到村民组,他们的民宿每到暑期一房难求。
过村口、进田间、通园区、到基地,截至2021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26318公里,其中,农村公路23657公里,含县道3357公里、乡道1445公里、村道18855公里。大道通途,打通的是路,连接的是心。农村公路,为安庆广大乡村带来了生机与希望,带来了美好与幸福。
从通到畅,客车到村、快递到家
9月24日,周六,在桐城市唐湾镇蔡畈村,72岁的刘敏华老人吃罢早饭去菜园里摘了些豇豆、萝卜菜、辣椒等蔬菜,又拿上攒了半个月的鸡蛋,准备去住在桐城市里的女儿家。她掐着点来到离家几十米的公交站,几分钟就等来了210路公交车。车行半个多小时,来到唐湾镇换乘点,她又坐上209路公交车,一个多小时,到达桐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站,见到了前来接她的女儿。
“过去住在这深山,坐车不方便,出门只能靠走,有的老人一辈子都出不了一趟门。” 刘敏华感叹道,“像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公交,那时候是想都不敢想的。”蔡畈村位于桐城市最西边,到镇区有15公里,距离市区50公里。2014年以来,随着农村“村村通工程”“道路畅通工程”“四好农村路”建设民生工程项目的实施,宽阔平整的道路通村到组,公交也先后通到了镇、村。自此,从前鲜少出门的刘敏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坐上公交去城里看女儿。
一条条蜿蜒曲折路,犹如毛细血管般,沟通了我市131个乡镇、375个贫困村、1141个建制村。完善的交通路网打通了城乡贯通的“最后一公里”,“十三五”以来,我市积极整合城区公交、城乡客运、镇村公交资源,加快完善城乡客运一体化机制。目前,我市1141个建制村已全部通车。望江县、桐城市已基本实现全域公交化运营,怀宁县所有乡镇已全部通公交,全市县城周边20公里范围内乡镇公交化率达80%以上。
路通百业兴。通过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也在我市乡村成为现实。
“我在网上买了个衣柜,前天快递员送到家,昨天有工人上门组装,没想到现在村里网购这么方便。”9月23日,在岳西县石关乡马畈村,“95”后姑娘储玲霞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寄快递也方便,骑车几分钟就能到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在十年前,想寄、取快递,还得去县城。
“我每天午饭后从乡里的站点出发,把快件送到全乡的8个村站,再取回村民需要寄的快件。”在石关乡邮政所,正在分拣快件的汪节潮说,去年石关乡每个村都设了村级快递站点,得益于通达、平坦的水泥路,他跑一趟来回只需两三个小时。
2020年以来,安庆市不断加快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截至2021年底,全市快递进村覆盖率已超过85%。
从畅到美,“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游”
平坦整洁的沥青路蜿蜒曲折地穿行在青山中,沿途本就风景如画的村落愈加明媚动人,驱车行驶在潜山市环天柱山一号公路上,景随路移,有种“车在画中走,人在景中游”的感觉。
环天柱山一号公路是进入天柱山景区的必经之路,公路蜿蜒曲折,弯多坡陡,素有“九曲十八弯”之称。十年前,这条路还是水泥路,路边只有零星几家农家乐。“十三五”以来,潜山市大力推进“美丽农村路”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环天柱山一号公路实施“彩色化、品质化”提升改造,通过拓宽路面、铺设沥青、施划红黄蓝交通线等,山间公路变成了“彩虹路”。
如今,该路总里程长达50公里,横跨3个乡镇5个村,已成功承办多届国际溯溪越野、长板速降等高端赛事,还推进了天柱山前山、后山和西部旅游区、北部旅游区“旅游长廊”联动发展。路边的农家乐、特色民宿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该路所经的茶庄村,近些年大力发展民宿、餐饮等服务业,从业人员达600多人,人均纯收入提高了20%以上;位于天柱山后山的水吼镇新增加中高端民宿、星级农家乐90余家,5年来共接待游客超6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亿元。
“彩虹路”的建设意味着公路由“生产运输线”向“观光风景线”转变,公路亦是风景。潜山市以构建“通乡到村达景、快进慢游”交通网为目标,推进国省道、县乡村主干道升级改造,将境内景点景区“串珠成链”。除环天柱山一号公路,该市还以潜水河为主轴,建设全长44.8公里的环潜河西路,串联沿途6个乡镇和薛家岗遗址、程长庚故居,痘姆古陶、白马潭漂流等环河景区景点,打造了“一环一线”乡村振兴示范区。
十年来,安庆市构建全域旅游“慢游”风景道,建成“天天妙空湖”(天柱山、天仙河、妙道山、司空山、花亭湖)等旅游扶贫路1000多公里,连接产业园区近100个、种养基地近1000个,公路沿线新增采摘园、农家乐等300余家。同时,在串联山水人文景观的基础上,进行景观绿化改造提升、公路景观小品建设,配套建设旅游公路的漫行步道、汽车露营地、旅游服务驿站、观景平台等交旅融合服务设施,与当地特色文化结合,兼具餐饮、住宿、应急补给等功能,打造路景融合、功能复合的美丽公路。此外,结合道路网布局,从“快慢分行”的角度出发,选择连通性较好的次干路构建慢行廊道网络,打造步行与自行车廊道。
随着一条条“畅、洁、美、安”的景观路、旅游路的建成,安庆市广袤的农村大地上“蛛网”铺陈,阡陌纵横,村庄、田园、景点被“四好农村路”串联成一幅美丽画卷,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农民生活越来越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