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市场化运作 非遗未来可期

  2月10日,在望江县鸦滩镇望马楼村挑花专业合作社里,70岁的挑花女陈杏珍正和姐妹们一起赶制挑花非遗订单。该村以“合作社+农户”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开发新产品,拓展市场。截至目前,专业挑花女队伍34人,为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平均每名挑花女年增加1.3万多元,实现家门口就业致富。(《安庆晚报》2月13日)

  望江挑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皖西南乃至全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一直以来,望江挑花在为产品出产地赢得声誉时,也助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作为非遗,望江挑花以其独特的工艺,形态精美且各异的图案,再加上附着其上的乡土气息,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用作家庭装饰品,也用作馈赠的礼品。近年来,由于宣传力度的加大,望江挑花的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在满足国内需求时,也渐渐地走向国外市场。

  但是,如同所有的非遗一样,望江挑花也面临着一个共同的窘局,那就是其技艺的传承不是很理想。从现状来看,目前仍在坚守这种传统手工技艺的基本是年老的乡间妇女,年轻人少有涉及。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民间的老艺人年事已高,如果后续传承乏人,望江挑花这种传统手工技艺的未来则令人堪忧。如何实现困境突围,铸就辉煌,从眼下来看,望江挑花所走的“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不失为化解挑花所面临的困境的好方法,但还需结合现实,不断探索,在稳需求中,想方设法扩大市场占有率,让这种传统技艺继续发出耀眼的光。

  市场经济下,任何产品只有得到消费者的充分认可,才有其销路与市场,才会有良好的业绩。走市场化道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让产品要素参与市场有效竞争,拓展产品销路,是取胜市场的基本原则。作为非遗,处于当下时代,不能因循守旧,须进行必要的包装,以符合市场运行的方式走市场化运作之路,才有可能破茧成蝶,让传统技艺在现代得以升华。

  这方面望江挑花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值得借鉴。非遗只有走向市场,深耕市场,得到消费者的充分认可,才能有可期的未来,以及更加美好的前程。


(未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