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除墙上的形式主义
最近,怀宁县掀起一股“摘牌”减负风,全县243个行政村(社区)共摘牌近5000块,现在每个村(社区)对外挂牌不超过12块。
纷杂的牌子后面,是繁重的考核任务,基层负担重,干部忙应付。摘了形式主义的牌子,腾出了为老百姓办实事的精力,干部群众都称好。
这样的实例令人欣慰。村(社区)委员会的日常运作已经远超其设计职能,对基层工作的考察也不免被台账、资料捆绑,最终流于形式。
基层工作成效理应可量化,但它绝不应该是一套简单刻板的台帐填报规则。考核是门学问,更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我们无法考证一个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却能观察他与多少居民“脸熟”“寒暄”,考察他能不能对居民、住户的情况如数家珍。抛开台帐,我们不知道他组织了多少活动,却能从居民们拉的家常中,听出生活环境的具体变化,听出他们受益了什么。
这些都是“标准”。凭老百姓的口碑,凭居民张口就能历数的一桩桩动人小事,给基层工作打分,给一个基层干部“画像”,其实并不难。
考核的办法有千万种,逻辑只有一个:看他如何与群众互动。毕竟,村(社区)是最靠近群众的地方,群众口中的“好”比什么都有分量,这个标准合理又自然。
下一篇文章:电动自行车管理不能在管停间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