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安庆->正文

【文物自介书】资格老,价值高,还能“说曹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云寺塔

  本文物有个故事,故事里有个主角名叫曹操。是的,就是那个有名的曹操。

  话说,某一天,曹操征伐东吴路过了岳西,见到了东汉初期建造的一座宝塔形似宝剑,对出兵不利。你说他迷信也好,想讨个吉利也好,反正他感觉要把塔搬一搬,也就是换个地方,对于此次军事行动是有好处的。反正他手下人多,这事也不难,也就办下来了。

  有朋友要问了:为什么不直接拆掉?这个……我也回答不了,故事这么讲的,有可能人家重视文物保护吧。这事要是真的,魏武帝着实是“古建筑异地重建”方面的专家咯!

  有朋友又要问了:为什么把塔搬一搬,就有利于此次军事行动了?这个……我还是回答不了,兴许人家还会看风水,多智近妖?

  在这个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里,并没有留下具体时间。我们今天不妨推敲一下,毕竟,曹丞相亲自指挥部队攻打“孙十万”集团,也就那么几回。

  第一次就是建安十三年(208年),也就是众所周知的赤壁之战。赤壁离岳西还是有那么一点距离的,想来应该不是这一次。还有两次,分别是建安十八年(213年)和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这个故事的时间点大抵在此之间。

  甭管哪一次,曹操都没有达成消灭孙权集团的目标。所以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封建迷信的东西信不得,没有意义嘛。

l_CB20230402122148271078_02.tif.jpg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云寺塔。 全媒体记者 何飞 摄

  实话实说,这个故事可信度并不算十分高。不过,故事里的那个塔,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本文物——法云寺塔。

  “法云”,应该是出自《华严经·入法界品》:“深入菩萨行,乐闻胜法云。”意思是谓佛法如云,能覆盖一切。大约是因为这个词、这个意思看起来很高端,所以不少寺庙以“法云”为名,岳西县这座“法云寺”应该算不得最有名气的。

  寺中的塔,也就是法云寺塔,名气就大了,人称“华东第一塔”。

  这个名号,当然不是因为曹操得来的。毕竟,根据相对权威的史料记载,法云寺塔并不是建于东汉年间,而是更晚些,

  明天顺六年《直隶安庆郡志》记载:“后冲法云寺,在治西一百里,东晋咸和元年童师菩萨创,洪武七年僧广敬重建。”

  清代《安庆府志》记载:“后山寺,在清朝乡,县北八十里,一名法云寺,晋创明末寇焚。”

  清同治年间重修法云寺碑上记载:“……潜北后山寺,古名法云,浮屠七级,建自东晋咸和年间,罗列磙子石诸灵迹,而世祀菩萨于大殿,咸丰之际,劫火四起,塔存而庙宇皆毁……”

  也就是说,最初的法云寺和塔应该都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原本的法云寺在明末遭到了破坏,而塔一直都在。

  “咸和”,是东晋第三位皇帝——晋成帝司马衍的第一个年号,时间为公元326年到334年。也就是说,现存的法云寺塔,有着近1700年的历史。这个资历,够不够老?

  在文物界,资历老是一方面,要“争先进位”,还得价值高。

  现存知名古塔2000余座,不过多为六方、八方、圆形,四方古塔全国仅存四十余座。巧了,法云寺塔便是其中之一,那就是四十分之一的珍贵了。实际上,远不止如此。

  在一众四方古塔中,法云寺塔的历史,仅次于“中华第一塔”“万塔之首”——洛阳白马寺齐云塔,比在遍地都是文物的西安也能成为文物地标的大雁塔还要“老”300年。

  法云寺塔还有一个特点:塔上有菊花、莲花、太极图三种图案。一般认为,这是代表儒、释、道三家文化。这说明什么?说明早在晋代,我们国家和民族对文化的融合能力就很强了嘛。

  当然,宝塔是佛教产物。法云寺塔之下,有没有在全国都有影响力,且影响深远的高僧修行过呢?那必须有啊,他就是文化融合能力非常强的一位高僧——汉传佛教禅宗二祖慧可。

  慧可来到法云寺,跟另一位武帝——北周武帝宇文邕有关。

  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五月,宇文邕下令“初断佛、道二教,经象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同时,还下令“三宝福财,散给臣下,寺观塔庙,赐给王公。”一场大规模的、轰轰烈烈的反佛道行动由此展开。

  这种情况下,北朝已经没有佛教的立足之地了。那句诗怎么说来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那就去南朝呗——此时的南朝,已是南陈。继承达摩祖师衣钵的慧可,离开北周南下,到了当时属于南陈境内的岳西部分山区。他先是在岳西二祖山山洞中坐禅数月,陈太建九年(577年)又来到法云寺,见此间庙宇森严、宝塔肃穆,遂在此卓锡。至于慧可与“中华禅宗第一山”司空山的渊源,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作为地处司空山二祖道场与天柱山三祖道场之间,长江两岸佛教的一处重要驿站,除了慧可,据说金乔觉也曾在法云寺卓锡。

  综上,考虑到历史、建筑、人文各方面价值,法云寺塔在古塔界,排个全国前列应该不是问题。


  保护人说文物

  法云寺塔,又名千佛塔。塔下的村庄,名字就叫千佛塔村——岳西县响肠镇千佛塔村。

  “此塔为楼阁式建筑,底座宽3.4米,高29米余,青砖垒砌,四方、七级、中空,每层有腰檐、栏顶、普柏枋、圭形门,塔壁内外有砖龛560个,每龛雕有一大二小三尊微型佛像,共计1680尊,故名千佛塔。”3月27日,岳西县响肠镇文化中心主任方武介绍,此塔对研究佛塔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价值。其建筑手法十分规范,对佛塔建筑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此塔内、外壁保存的砖雕造像千余尊,又是研究佛教造像重要实物例证。同时,此塔坐落于秀美的湖光山色之间,又具有很好的欣赏价值。“1983年,法云寺塔被岳西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又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岳西县政府投入资金对古塔进行全面修缮。2013年5月,法云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媒体记者 何飞 通讯员 梁月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