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新闻->正文

【中高考聚焦】语文:回归课本 关注热点

  中考临近,在紧张的冲刺备考阶段,考生如何高效复习重难点知识?该掌握哪些应试技巧?从即日起,本报推出高效备战中考系列稿件,邀请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名师为考生们支招。

  “纵观近几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坚持‘稳中求变’的原则,题型结构稳定,板块分值变化不大,呈现出鲜明体现时代主题、提升试题情境设计水平、强调真实自我阅读等新趋势。”安庆二中语文老师任怡红认为,考生应该针对性备考。

  语文积累与运用板块主要由古诗文默写、小语段和综合性学习构成,复习时需做到“扎实”。在古诗文方面,考生要对照2022版新课标逐篇过关,63篇古诗文每篇都要熟稔于心,滚动复习。复习时,要深挖诗歌内涵和古文的理解,不可割裂地死记硬背,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的还是常考点,复习时还需兼顾小学学过的名篇名句。对于易混易错字要圈点出来,时常提醒自己。按主题、文体、写法、人物来归类整合古诗文也十分必要。

  小语段考查的文字、词语、短语类型、单句复句、句式变换、修辞手法、句子仿写、文化常识等均需专项复习,还需关注新课标推荐的课内外读物,深挖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阅读方法等,命题指向整本书阅读和深度阅读是大趋势。名著功在平时,但考前分类整理归纳、梳理知识网络、进行专题探究都不失为备考方向,要注重回归课本,教材名著导读出现的内容概括、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需特别注意。名著阅读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也需关注。

  综合性学习具体考点如应用文、朗读技巧、修改病句、对联、标点符号、口语交际、图文转换、句子衔接排序都要训练有素,落实到位。应用文和病句是重中之重,通知、邀请函、启事等常考应用文的格式、写法和内容都要正确、熟练掌握,易错点要格外注意;病句训练时,除了要写出答案,还需找出规律,明白错误类型,做题同时要善于总结。要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关心学校和身边的事,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也有助于轻松应对。

  阅读板块分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近年来,现代文阅读均由记叙文阅读和非连续性文本两个专题构成,考生在阅读答题时要抓住一个理念、六种意识、五个关注点。即抓住“阅读材料是答案的源头”理念。要有文体意识,按照文体特点和规律阅读答题;要有整体意识,明确文章的主旨情感是阅读答题的最终落脚点;要有顺序意识,答题要由浅入深,从语意理解到综合分析,从文中语句到自己归纳概括;要有审题意识,答题不可遗漏有用信息和限制要求;要有规范意识,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来精心组织答案;要有速度意识,答题时要迅速把握考点指向。答题时还要关注标题、重点句段、提示性词句、题干关键词、分值。

  文言文阅读则要围绕课标,全面复习与侧重复习相结合。2022版新课标规定的23篇文言文,一定要熟读熟记,逐篇过关,了然于胸。教材上列出的课下注释应格外注重。整理近年已考查篇目,重点复习多年未考查的篇目。同时,夯实课内,善于迁移。考生做课外文言文要克服畏难情绪,课外语段关键字词、句式的考查都能迁移回课内,近几年出题均以生考熟,答案都来自于课内。课内外文言文材料的核心文意必有关联,根据思维路径的指引不难理解、推断和作答。

  最后,作文要注意审题,看清要求,重点分析题眼,审清写作对象、范围以及题目隐含的信息要求、详略安排要求。其次,作文形式、内容和语言都需精心组织安排,细枝末节往往决定成败。再次,考场作文都源于平时的积累和训练,平时应力求“厚实”,当然,考前准备10篇左右打磨升格后的各种写作对象或类型的作文,以备考场之需,也有利于沉着应对。新鲜素材和高频热点应有所关注,要有前瞻性。


(全媒体记者 项珍 通讯员 丁孙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