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针走线天衣无缝 望江织补匠人巧手“无痕”修补衣物
用“完美”的手艺修复“不完美”
在望江县织补手艺人汪红梅的家中,每天都有包裹从全国各地寄来,里面装的是待修补的衣物。经过汪红梅的巧手,这些衣物上的破洞一个个如同“消失”一般。
“我17岁时就去了上海,跟我的婶婶学习织补,她当时是上海青浦区有名的织补裁缝。”师傅教得好,肯用心学的徒弟自然也不差。十几年来在织补行业深耕细作,汪红梅也掌握了这门高超的手艺。
衣物修补前
衣物修补后
她最拿手的是梭织类衣物的织补。“梭织类指的是布料,花纹种类多,和毛衣针织类衣物比,织补用的线纱要细很多。”
不同于简单的缝补会留下补丁,汪红梅将衣物修补完,如若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织补的痕迹。破洞的西服、围巾、牛仔外套……无论是何种面料和花纹,汪红梅都可以驾驭。
“无痕”缝补看似简单,但实际并不容易。汪红梅说,动手织补前,要仔细观察衣物的花纹纹路,配出与衣服相同的针线,并要考虑针线的颜色、粗细等,再按照衣物的花纹,沿着走线方向一针针缝补。“一个小小的破洞,要想织补到看不出来,可能需要上百上千针的功夫。”
这样的织补技术就像绣花一样,是个精细活,要想做好,耐心和细心缺一不可。“每一根纱都不能错,错了花纹不对,就得拆了重来。”汪红梅常常手持针线,埋着头坐上一整天。长年累月,她还患有颈腰椎酸痛的“职业病”。
正因如此,很多人在学习织补时都早早打了退堂鼓。这些年来,汪红梅带过不少学徒,但几乎没人能坚持到最后。“织补是传统手艺,但现在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我希望这门手艺能持续传承下去。”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还有人补衣服吗?”很多人都这么想,汪红梅说,实际上织补的需求不少,生意也不错,来修补的多是价格较昂贵,或是客户很喜欢、具有意义的衣物。
在上海打拼了多年,近两年,汪红梅回到老家望江给孩子陪读,但她的织补手艺却没有丢。“学一门手艺不容易,放弃太可惜了。”如今,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在网上接修补的活,订单多来自上海、沈阳、西安等大城市。
“手指割破,伤口愈合后还有伤疤。”在汪红梅看来,“无痕修补”是一种商家的宣传方式,但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尽最大能力做好每一次织补,不论大补还是小补,手艺永远可以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