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生新闻->正文

【走基层 看民生】采摘园里管护忙 “甜蜜经济”促增收

  除草、施肥、灌溉……7月17日上午,在宜秀区白泽湖乡芭茅村的苹果梨种植园里,圆润饱满的苹果梨挂满枝头,前来务工的村民们在梨树间不停穿梭。“这苹果梨表皮光滑,长得像苹果,口感也像苹果,糖度比普通梨高。再过两个月,这些梨子就可以上市了,到时候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村民许为秀高兴地说。

13.jpg

  7月19日,宜秀区白泽湖乡芭茅村黄桃基地,果农采摘成熟的黄桃。今年,该基地种植了90亩黄桃,预计总产量4万公斤,收入达64万元,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 全媒体记者 江胜 通讯员 刘忆萍 摄

  苹果梨是该村的“致富果”之一。2019年,芭茅村与山东莱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种植80亩苹果梨,今年秋季将供应市场,预计亩产2000余斤,产值180余万元。

  芭茅村山环水抱,气候良好、土地肥沃。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果产业,不断丰富水果品类、延伸产业链条,变水果为致富“金果”,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早在2017年,该村便流转108亩土地种植精品黄桃。为打造“四季有果,全年采摘”,在随后的数年时间里,该村又相继引进草莓、甜瓜、苹果梨、冬枣、砂糖桔等水果。为了解决土地资源紧张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该村采取轮作种植模式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7月17日,在该村的草莓种植采摘基地里,草莓苗“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圆滚滚的香瓜和西瓜。“草莓是季节性水果,每年10月份栽种来年4月份下市,我们利用这5个月的空档期种植西瓜、香瓜刚刚好,既保证资源合理利用,又可以增加收入。”基地负责人王华忠说,每年通过轮作种植模式,种植基地的收益可以提升30%左右。每年草莓下市以后,该村还委托食品公司进行代加工,用剩余的草莓酿造草莓果酒和蒸馏酒,每瓶售价分别为108元、128元,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益。

  此外,该村还建立一个30立方米的冷库,将黄桃、苹果梨等水果在上市前保存在其中,可以提升水果的含糖量、水分,同时延长保质期。

  截至目前,芭茅村的水果种植规模近300余亩,每年带动村民务工约5000人次。2022年,该村集体收入97万元,是2017年的3.6倍。

  “现有的水果品种可以保证游客四季来都有收获。我们将依托地理优势和产业资源,做好农旅融合文章,进一步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让‘甜蜜经济’真正甜到村民们的心头。”该村党支部书记张金生说。


(全媒体记者 余永生 通讯员 刘忆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