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美了生态 富了口袋
近年来,桐城市青草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构建“山水青草,人文之乡”的主题,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大胆探索,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一地多收”,走出了一条兴林富民的新路径。
徜徉在盛夏的青草镇,沙铺村的石板冲铺满了雪青色的桔梗花;复兴村鲁宕组白色的金银花正在盛开;尧天村家庭农场的散养土鸡在树林里悠闲地漫步;沙铺村何六八家的羊群在山间吃着野草;一株株碧绿的油茶树随风轻摇,一棵棵山核桃树伫立在永庆村的山水间……
“这些都是依托林下经济创办的农业企业,荒山岗长出‘金疙瘩’,为青草镇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带动乡村转型发展的同时,也带动村民共同致富。”青草镇镇长郑元为告诉记者。
“种”出好“钱”景
盛夏时节,青草镇复兴村的200亩金银花进入采收季,一串串白色的金银花夹杂在绿叶间,村民们在金银花种植基地采摘金银花,忙得不亦乐乎。
“这片金银花种植四年了,没想到现在有这么好的效益,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入。”7月15日,复兴村金银花种植基地负责人周佰应向记者算了一笔账:“这片油茶林原来每年要花钱除草、施肥,林下套种金银花以后,这块的开支省下了,金银花今年是第一次采摘,预计可采鲜花2500公斤,产值30万元左右。”
“我们家就住在附近,每天在这里干活有80多块钱收入。”参加采摘金银花的复兴村村民桂翠兰说,这个工作只要细心点就行,年龄大的也可以干。
在沙铺村的桔梗地里,王书明一边指挥工人除草,一边向记者介绍自己种植的中药材:“今年我种的100多亩桔梗长势喜人,预计收入近60万元。这真得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王书明是沙铺村大塥组的“回巢雁”,去年春,他承包了沙铺村大塥组的低产林,全垦整地后种上了油茶。油茶初植密度每亩只有74株,这么大面积的林中空地能否再利用呢?当地林业部门建议他种植中药材,既可以节省油茶抚育费用,又可以创造短期收入。
“王书明承包了这片林地,村里增加了收入,村民获得了租金,还带动了70多户村民就业。现在周边村民都在跃跃欲试,都想跟着王书明种桔梗呢。”在场的村干部高兴地说。
“养”出好产业
位于青草镇境内的周冲山,生长着野生的五倍子、桔梗、淡竹叶、野菊花等,这里山清水秀,生态怡人。7月18日清晨,何六八将山羊赶到周冲山上吃草,天黑时,山羊便在领头羊“带领”下回到圈舍。
沙铺村六井组村民何六八言语不多,可他养殖的牛羊却深受市场欢迎。“山羊吃的是野草,喝的是山泉水,这里的山羊肉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品。我养的牛也全部在林地里放养,目前有120多头。”何六八说,他有一个想法,就是牵头成立一家合作社,让更多的村民加入生态养殖队伍,大家一起增收致富。
7月18日,在青草镇江岭村周冲组一座牛棚旁,鲁来根穿着靴子、挽着袖子,正在清扫牛槽、添草喂水、整理圈舍,如今身为“桐城市鑫瑞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很多活儿他仍坚持亲力亲为。“创业发展要选对路子,勤劳肯干,就会成功。”鲁来根告诉记者,这几年,在当地政府引导和各部门的帮助下,他的合作社很快走上正轨,现在年收入近50万元。如今,合作社的养殖规模还在不断扩大,目前建有养牛大棚3000平方米、沼气池400立方米,机具设备一应俱全,服务生产的车辆近10台,现存栏母牛65头、小牛40头,生猪6头、羊32只、土鸡100多只;合作社有固定职工2人,还不定期接纳村民就地就近务工。
青草镇尧天村的张哲宏,原来是合肥一家餐饮企业的高管,五年前返乡创办“鑫宏农庄”,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还带动周边群众增加收入。现在“鑫宏农庄”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品牌,张哲宏不但有自己的养殖基地和农家乐,在桐城市区和陶冲镇还有自营专卖店和专门的电商销售渠道。
“鑫宏农庄”的土鸡,主要是在林下草丛觅食,辅以玉米、青菜等,张哲宏还经常给鸡喂食大蒜子。“一是鸡喜欢吃,二是喂食大蒜,可以杀菌、防瘟疫。”张哲宏说,由于林下散养的鸡运动量大,肉质紧实,除了本地客户,“鑫宏农庄”的土鸡等土特产还远销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
“走”出富民路
近几年,为了拓展林业增值空间,青草镇在林下经济上做了大量尝试。“森林+绿化大苗”已达3500亩,主要分布在永庭村、永庆村、复兴村、江岭村四个村;“森林+中药材”1200亩,主要分布在高山村、复兴村、沙铺村;“森林+茶叶”模式为山区林农普遍接受;还有复兴村、陶驿村的“森林+养鸡”,铜锣村、沙铺村的“森林+养羊”“森林+养牛”都已成规模……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已成为推动青草镇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为让更多的农户依托特色产业稳增收,促进乡村振兴,青草镇先后成立营林类公司和油茶专业合作社26家,辐射带动10个村500多户农户参与油茶种植。永庭村油茶基地加工的富锌茶油和林下间作的茶叶已进入大型超市,线上线下销售火爆,预估今年可回收投资50万元。永庆村大力种植薄壳山核桃,亩产值可达5000元,富了群众的“钱袋子”,也给村容村貌带来很大改观。
青草镇“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潜力巨大,当地“三道岩原生态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5000人,永庭村的“桂花园”、永庆村的“红叶李园林”已成为桐城市的旅游名片。
青草镇还有发达的以木材加工为主的服务业,境内各类固定木材加工厂近100家,有安庆市龙头企业“永祥刷业”,有夫妻创业的二人作坊,从业人员近1000人,经营范围主要是原木、锯材、刷柄加工等。截至目前,青草镇林业总产值超10亿元,初步形成了三产并举、生态受益、农民增收、互惠共赢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