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生新闻->正文

“一键直达”仍需更多细节保障
“加装电梯”如何走得更远?

  上世纪90年代初,安庆兴建了大量多层住宅,受当时经济发展水平限制,8层以下住宅均未安装电梯。随着小区越来越老,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一级级的阶梯,成为了拦在许多居民面前的出行难题,盼望加梯的呼声愈发强烈。

  2021年,为进一步做好老旧小区改造“适老化”工作,安庆开始探索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这一惠民工程。两年过去了,安庆从无到有,目前已有19部电梯投入使用,其中城区11部,分布于菱北新村、京安花苑、文教花园等8个住宅小区。

  小小幸福梯收获了一众好评,然而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和巨大的需求相比,安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仍处于起步阶段。

13.jpg

皖宁公寓电梯口直达平台,解决了40余户居民爬楼难题。

  “一键直达” 从无到有的“零”突破

  走进经开区菱北新村,64号楼4单元门前的电梯格外醒目。高高耸立的电梯与居民楼齐高,连着候梯厅,“挂”在居民楼外侧。这是安庆市城区首部既有住宅加装的电梯。2021年元月,《安庆市城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出台,该单元居民们率先响应。经过不断摸索,克服种种困难,电梯于2022年4月26日正式交付“营业”,我市城区加梯工作实现“零”的突破。

  “上下楼轻松多了”“再也不怕忘拿东西了”……自此,乘坐电梯上下楼成为该单元居民出行的日常方式。

  “首梯效应”明显,这部电梯如同“样板梯”给其他楼栋居民带来直观的感受。短短几个月内,菱北新村又有两部电梯拔地而起,分别加装在15号楼和65号楼。

  城区9部电梯,该小区占三分之一。老人多、需求大、加梯意愿迫切是该小区电梯加装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小区住的几乎是老年人,最年轻的也有50多岁。”65号楼居民杨女士今年74岁,在该单元内还算不上高龄。随着年龄增长,居民们爬楼愈发力不从心,老人们都盼望着有一部电梯上下楼。

  有了第一群“吃螃蟹的人”,迎江区、大观区等多个小区紧跟其后,陆陆续续有了第三部、第四部电梯……

  与此同时,县城老旧小区电梯加装步伐也不甘落后。岳西县早在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启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试点)改造工作,加装4部电梯。2022年又新增2部;桐城和怀宁也各加装1部电梯。

  两年来,全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已惠及230户居民。

  完善细节 从有到精的新探索

  为了扩大电梯覆盖范围,让更多居民告别“爬楼时代”,我市还积极探索多种加梯模式。

  迎江区东围墙街的皖宁公寓,就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加装电梯的是一栋商住综合楼,下面三层是金华联购物中心,平台上面住着9至13号楼共80余户居民。这里的居民们回家,至少要先爬三层楼。

  为了解决爬楼难,一部从一层直通大平台的电梯加装工作提上日程。电梯建设工程费用43万元,最终近一半居民愿意出资,每户平摊1万余元,即可少爬60级台阶,享受实实在在的出行便利。

  采访当天,记者在该电梯口前等了不到5分钟,就有六七拨人乘坐电梯上下楼。“多方便啊,刷一下卡,就不用再拎着大包小包爬楼了。”一位居民笑着说。

  随着加装电梯市场需求增加,工程技术也臻于完善,优化升级的设计方案也让细节更完善,电梯使用更合理——

  采光不好,电梯就设置在建筑物背阳面,井道采用透明玻璃墙面,将对采光影响降至最低;

  噪音太大,就采用“错层入户”的方式,或者延长电梯连廊,让电梯与楼房主体保持一定距离。柏子桥小区3号楼加装的电梯连廊长近3米,居民称电梯上下行几乎听不到声音;

  担心不安全,就在一层入口设置无障碍通道和门禁管理……

  在加装电梯上,居民所普遍担心的问题,通过前期设计最终都能一一破解。

  近两年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一工作,群众呼声越来越高。除去已加装的19部电梯,目前还有在建电梯3部,拟开工电梯4部。

13.jpg

京安花苑4号楼相邻两单元各加装一部电梯。

  加梯之盼 阻力重重难落地

  然而,想要彻底告别“爬楼时代”并不容易。楼房加电梯不是“想加就加”,房屋过旧、建筑结构不允许、楼间距较小、地质条件不适宜的,都无法加装。据初步统计,安庆城区符合加梯条件的楼房共有千栋左右。

  岳西县防疫站宿舍是“不能加梯”的代表之一。“首先,该楼北面临街,电梯装在南面,又会堵塞消防通道,加梯无奈只能作罢。”岳西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翟昌全解释道。“其次,加装电梯,涉及住建、市场监管、财政等多个部门审批,还涉及供水、供电、燃气等管线及其他配套设施的现场踏勘、迁移改造等,整个过程千头万绪。”

  “政府相关部门开辟增设电梯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快了手续办理。在安庆,从居民签订同意书到电梯开始施工,最快仅需两三个月。”安庆市住建局物业科科长黄震坦言,“加梯难,主要还难在前期准备上。”

  首先,对于加装电梯,高层住户态度积极,低层住户却意见较大,如何形成加梯共识成了“第一道难题”。

  回想起迎江区万豪逸景小区5号楼3单元加装电梯的过程,“牵头人”叶钢用“一波三折”来形容。因为北面一层是临街商铺,该单元电梯只能加装在楼栋向阳面,住户们顾虑噪音、通风和采光,意见始终难以统一。叶钢说:“一栋单元楼内,住户需求各不相同,装什么样的电梯、交多少钱等分歧,都是加梯计划推进中的阻力。”

  “两个月社区就召开了5次协商会,更别提无数次上门入户解释宣传政策。”该小区所属天后宫社区副主任陈武表示。

  居民统一意见后,各种冗杂繁琐的事情又接踵而至。了解施工工艺流程、寻找电梯施工单位,申报电梯加装手续……虽坎坷不断,但好在5号楼的电梯总算安装了。

  “其他楼栋咨询的居民也有不少,但由于无人牵头、意见难统一,最终仅停留在意见征求阶段。”天后宫社区党委书记操丽丽坦言。

  迎江区人民路的欧景苑小区1号楼2单元,有业主提议加装电梯,社区征求了居民意见,12户业主中,只有四楼及以上的6户业主同意,加装电梯之路就此搁浅。

  不易的“加梯”之路,天一家园、滨湖东苑、文教花园等小区也曾走过,从摸排、动员无一部耗费时间。目前,这些小区均仅有1栋楼完成电梯加装。

  其次,资金也是绕不开的话题。

  目前在安庆,包括采购、施工建设等成本在内,加装一部电梯的工程费用普遍在50万元出头。所需资金以相关业主自筹为主、财政补贴为辅,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其他资金积极参与。其中政府给予每台电梯15万元补助,由市、区两级各承担50%。

  尽管有财政补贴政策,居民仍需承担大部分费用。住户楼层越高,分摊费用也越高。

  如菱北新村65号楼加装电梯,工程建设费用为53.8万元。除去一楼两户不分摊费用,经政府补贴后,每户实际分摊费用为:六楼6.76万元、五楼5.31万元、四楼3.86万元、三楼2.41万元、二楼1.04万元。

  对于很多居民,特别是退休老人来说,一次性支出数万元仍颇有压力。

  加梯中涉及的强电、弱电、燃气、给排水等管线迁移费用,以及民防工程加固及绿化、通道的迁移与修复费用,也由业主“买单”。如迎江区文教花园2号楼1单元加装电梯,除去分摊电梯工程款47万元以外,使用电梯的每户居民还另支付了2500元“迁线费”。

  最后,“建”好之后,居民们还需面对管护问题。

  文教花园2号楼1单元居民汪莉莉介绍,加装电梯质保两年,之后每年维保费用3500元,电费每年约1500元。“每家每户同样按比例分摊,我家住六楼,维保费用每月146.72元元,电费14.73元。”针对电梯后续维保和电费等问题,电梯开发公司和业主均在双方签订的加装电梯服务合同中做好详细约定。

  为了解决电梯管护问题,我市还积极探索电梯后续维保路径,如:电梯维护管理方面,为确保电梯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在电梯投用前要明确电梯使用单位,可以是房屋建设单位,受委托的物业服务单位、业主委员会等。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对电梯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另外,《安庆市城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于2021年年初印发出台,试点期两年。目前,安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根据上位法《民法典》的要求,对《实施方案》进行了微调,已上报市司法局。待合法性审查通过后,将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记者手记: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对完善住宅使用功能、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提升居住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面对重重阻力,如何破解难题,把好事办好?

  要打好“宣传牌”。大力宣传加装电梯的成功案例,让居民看见实实在在的成果。针对居民担心的问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已受益居民进行解释,前期施工、电梯使用、后续维护等问题要开诚布公地沟通协商。

  要打好“感情牌”,邻里间要凝聚人心、增进互信。菱北新村成为电梯加装示范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邻里间关系十分和谐。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点互谅互信,通过沟通协商找到各方利益平衡点,共同推进这项民生工程。

  要打好“规范牌”。事实上,安庆不少小区在前期电梯设计、安装和运行上,由于缺乏参考标准,无形中也阻碍加装电梯工作顺利推进。相关主管部门可出台细则,明确技术措施,规范电梯加装,有利于进一步解决老旧小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需求。

  通过不断努力和探索,相信未来安庆老房加梯将从“个例”逐渐过渡到“量产”,更多“悬空老人”等行动不便人群将由此受益。


(全媒体记者 程呈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