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电梯”如何走得更远?
因历史原因,我市多数老旧小区多层住宅楼未安装电梯。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一级级的阶梯,成了老年居民的出行难题,盼望“加梯”的呼声愈发强烈,然而,“加梯”工作推进中困难重重,“一键直达”仍需更多细节保障——
2021年,为进一步做好老旧小区改造“适老化”工作,安庆开始探索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这一惠民工程。两年过去了,安庆目前已有19部后加装的电梯投入使用,其中城区11部,分布于菱北新村、京安花苑、文教花园等8个住宅小区。
小小幸福梯收获了一众好评,然而和巨大的需求相比,安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仍处于起步阶段。
“一键直达”从无到有的“零”突破
走进安庆经开区菱北新村,64号楼4单元门前的电梯格外醒目。高高耸立的电梯连着候梯厅,“挂”在居民楼外侧。这是安庆城区首部既有住宅加装的电梯。2021年元月,《安庆市城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出台,该单元居民率先响应。经过不断摸索,克服种种困难,电梯于2022年4月26日正式交付“营业”,我市城区加梯工作实现“零”的突破。
“上下楼轻松多了”“再也不怕忘拿东西了”……该单元居民再也不愁上下楼了。
“首梯效应”明显,这部电梯如同“样板梯”给其他楼栋居民带来了直观的感受。短短几个月内,菱北新村又有两部电梯拔地而起。
城区9部电梯,该小区占三分之一。老人多、需求大、加梯意愿迫切是该小区电梯加装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小区住的几乎都是老年人,最年轻的也有50多岁。”居民杨老太今年74岁,在该单元内还算不上高龄。随着年龄渐长,爬楼愈发力不从心,老人们都盼望着能安上一部电梯。
有了第一群“吃螃蟹的人”,迎江区、大观区等多个小区紧跟其后,陆陆续续有了第三部、第四部加装电梯……
与此同时,县城老旧小区电梯加装工作也在进行中。岳西县早在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就启动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试点)改造工作,加装了4部电梯,2022年又新增2部;桐城和怀宁也各加装1部电梯。
完善细节 从有到精的新探索
为了扩大电梯覆盖范围,让更多居民告别“爬楼时代”,我市还积极探索多种加梯模式。
迎江区东围墙街的皖宁公寓,就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加装电梯的是一栋商住综合楼,下面三层是购物中心,平台上面住着9至13号楼共80余户居民。这里的居民回家,至少要先爬三层楼。
为了解决爬楼难,一部从一层直通大平台的电梯加装工作提上日程。电梯建设工程费用43万元,最终近一半居民愿意出资,每户平摊1万余元。电梯加装后居民可少爬60级台阶,出行实实在在便利了很多。
随着加装电梯市场需求增加,工程技术和设计方案也日臻完善,电梯使用更合理——
采光不好,电梯就设置在建筑物背阳面,井道采用透明玻璃墙面,可对采光影响降至最低;
噪音太大,就采用“错层入户”的方式,或者延长电梯连廊,让电梯与楼房主体保持一定距离;
担心不安全,就在一层入口设置无障碍通道和门禁管理……
在加装电梯上,居民所普遍担心的问题,通过前期设计最终都能一一破解。
近两年来,群众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呼声越来越高。除去已加装的19部电梯,目前还有在建电梯3部,拟开工电梯4部。
加梯之盼 阻力重重难落地
然而,想要彻底告别“爬楼时代”并不容易。楼房加电梯不是“想加就加”,房屋过旧、建筑结构不允许、楼间距较小、地质条件不适宜等都无法加装。据初步统计,安庆城区符合加梯条件的楼房共有千栋左右。
“政府部门开辟增设电梯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快手续办理。在安庆,从居民签订同意书到电梯开始施工,最快仅需两三个月。”安庆市住建局物业科科长黄震坦言,“加梯难,主要还难在前期准备上。”
首先,对于加装电梯,高层住户态度积极,低层住户却意见较大,如何形成加梯共识成了“第一道难题”。
回想起迎江区万豪逸景小区5号楼3单元加装电梯的过程,“牵头人”叶钢用“一波三折”来形容。因为北面一层是临街商铺,该单元电梯只能加装在楼栋向阳面,住户们顾虑噪音、通风和采光,意见始终难以统一。叶钢说:“一栋单元楼内,住户需求各不相同,装什么样的电梯、交多少钱等分歧,都是加梯计划推进中的阻力。”
“两个月社区就召开了5次协商会,更别提无数次上门入户解释宣传政策。”该小区所属天后宫社区副主任陈武表示。居民统一意见后,各种冗杂繁琐的事情又接踵而至。了解施工工艺流程、寻找电梯施工单位、申报电梯加装手续……虽坎坷不断,但好在电梯总算安装了。
迎江区人民路的欧景苑小区1号楼2单元,有业主提议加装电梯,社区征求了居民意见,12户业主中,只有四楼及以上的6户业主同意,加装电梯之路就此搁浅。不易的“加梯”之路,天一家园、滨湖东苑、文教花园等小区也曾走过。
其次,资金是绕不开的话题。目前在安庆,包括采购、施工等建设成本在内,加装一部电梯的工程费用一般需要50万元以上。所需资金以相关业主自筹为主、财政补贴为辅,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其他资金积极参与。其中,政府给予每部电梯15万元补助,由市、区两级各承担50%。
尽管有财政补贴,居民仍需承担大部分费用。住户楼层越高,分摊费用也越高。
如菱北新村65号楼加装电梯的工程建设费用为53.8万元。除一楼两户不分摊费用,经政府补贴后,每户实际分摊费用为:六楼6.76万元、五楼5.31万元、四楼3.86万元、三楼2.41万元、二楼1.04万元。
对于很多居民,特别是退休老人来说,一次性支出数万元颇有压力。
加装电梯涉及的强电、弱电、燃气、给排水等管线迁移费用,以及民防工程加固及绿化、通道的迁移与修复费用,也由业主“买单”。如迎江区文教花园2号楼1单元加装电梯,除去分摊电梯工程款47万元以外,使用电梯的每户居民还另支付了2500元“迁线费”。
最后,“建”好之后,居民们还需面对管护问题。
文教花园2号楼1单元居民汪莉莉介绍:“加装的电梯质保两年,之后每年维保费用3500元,电费每年约1500元。每家每户同样按比例分摊,我家住六楼,维保费用每月146.72元,电费14.73元。”电梯后续维保和电费等对于住户们来说都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