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绣花功夫”做细道路交通“微改造”
最近细心的市民发现,城区不少十字路口都设置了“右转危险区”警示标志。(《安庆晚报》8月30日)
设置“右转危险区”警示标志,这样的交通“微改造”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理当受到市民的欢迎。
货车成“祸车”,是许多城市交通管理中的一块“心病”。让道路畅通起来、交通安全起来,既要从大处着眼,快马加鞭建设一批标志性工程;也应从细处着手,通过“微创手术”般的“微改造”来疏通“毛细血管”。设置了“右转危险区”警示标志,大大提高了交通通行效率和安全系数,也为交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所有这些,考量的是交通治理智慧。
设置了“右转危险区”警示标志,无疑会改变司机驾车出行的习惯。一方面要强化宣传引导,让司机真正了解这些“新玩意”,不断强化交通规则意识和文明安全出行理念;另一方面要强化交通执法,对交通乱象行为保持“零容忍”,切实避免人为制造的交通拥堵。
毫不讳言,持之以恒地抓好交通“微改造”,产生的效果并不“微”。事实上,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很大一部分就是从这些民生实事工程中获得的。“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体现在道路交通治理上,哪些交通堵点需要改造,哪些道路节点需要渠化,哪些红绿灯需要调整,改哪里、怎么改,群众最有发言权。归根结底,政府职能部门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广泛听取民意、集聚民智,优先选取群众关注度强、涉及面广、热切期盼解决的小事、急事、难事,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并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群众便捷出行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言以蔽之,像设置了“右转危险区”警示标志这样的交通“微改造”花钱虽不多,但产生的社会效益却很大。这种交通治理的新理念、新模式,最能展现一座城市的“功力”,应该更多地被广泛复制,用“绣花功夫”构建更文明、更安全、更有序的交通出行环境,让安庆人的现代化生活更为幸福、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