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桐城市->正文

书记带领村“两委”种粮唤醒“沉睡土地”
“不能让一寸土地撂荒”

  9月14日,桐城市吕亭镇官塘村党群服务中心,眼前的一幕令人惊讶,服务大厅地面上摊晾着一片红色的高粱;墙角堆放着色彩不一的蛇皮袋,里面也是高粱……“你要早来一个月,我们还有一万斤的水稻。”官塘村党总支书记李清笑呵呵地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他带着村“两委”种的。

  村委会作为最基层、最前沿的服务组织,工作本就繁忙,一共就六个人的官塘村“两委”,为何还要种粮?“不能让地撂荒!”李清说。

  官塘村地处丘陵地带,有耕地3960亩。“其中3000亩都流转发包给种粮大户了,剩下的基本都是村民自持,地块比较零碎、狭小、不平整。”李清介绍,“我们种水稻的十亩地就是撂荒的,地块位置偏远、地形不平整、灌溉也不方便,种地的都是留守老人,年纪大了就只能撂下了。”

  “我就是农民,看着地撂荒很是心痛。”李清找到种粮大户游说他们耕种,结果却只得一句“白送都不要”。想来想去,李清决定村“两委”试试,他找到这十亩地涉及的8户村民,跟他们商量:“先把地给我们种两年,我们免费平整。两年后你们要是自己愿意种就还给你们,不愿意种就交给村里种,到时候付租金。”村民们爽快地答应了。

  平地、选种、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李清带着大家忙活起来了。“我压根没想到上班还要种田,我没种过田,更不会种田。”25岁的殷瑶瑶是六个人中年纪最小的,2021年通过人才引进来到官塘村,她笑着说,“主要是书记干,我搭把手。但是还别说,真带劲!”

  殷瑶瑶说的“带劲”是看着种子发芽变成秧苗,再拔节生长、抽穗灌浆,最终成了一片金黄。“十亩地足足收了一万零六百斤,而且一次药没打,真正的绿色食品,村民们都可稀罕了。”她最开心的就是8月6日收割那天,“我们上午9点多去收割,同步在村联络群里发布了‘现割现卖’的信息,村民们自带着蛇皮袋赶来了,到下午4点左右就卖光了。”

  除了这十亩水稻,李清还种了十亩高粱。“那是土地增减挂复耕的土地。”李清介绍,“原本那块地是农窑厂,为了保证高质量复耕复种,我们拉来废弃的砂土,在原本的地块上铺上了厚厚的一层,综合地块的基础条件、经济效益,我们选种了高粱。”

  村“两委”并不太擅长种高粱,于是便买书学、上网学、找人教。9月初,第一批高粱收割,李清不舍得花钱请收割机。“连高粱秆一起人工收割回来,铺到村委会院子里,我自己开车把谷穗压下来。”他说,“已经卖出去了一部分,村‘两委’留了一部分,准备和酒厂合作,往白酒方向发展。”

  谈合作的同时,李清依旧带着大家在田间地头跑,“这二十亩地得整出来轮作油菜。”他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还得再找找其他撂下的田地,不能让一寸土地撂荒。”


(全媒体记者 江露露 通讯员 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