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望江县->正文

农业“低洼地”变成水产聚宝盆

  “秋风起,蟹脚肥。”金秋九月,望江县华阳镇磨盘村江调圩的螃蟹迎来丰收,养殖户彭玉高拎起沉甸甸的笼网,脸上绽开灿烂的笑容。

  “今年风调雨顺,螃蟹又大又肥,这只有3两,这只3.5两。”彭玉高倒出笼网里的螃蟹,随手抓出两只用手掂量一下就报出了重量。箱子里,一只只螃蟹体型硕大,张牙舞爪。“目前收获的全是母蟹,公蟹还比较嫩,得等到10月初。成熟的公蟹比这大很多,一只得有半斤重。”

  交谈间,彭玉高的手机响了起来,“现在只有母蟹,130元一斤,量不多,你需要多少?”9月以来,每天他都能接到订购螃蟹的电话,“目前螃蟹刚刚上市,每天捕捞量仅40余斤,客户得提前预订。”彭玉高介绍,一般到了10月初是螃蟹收获的高峰期,每天能捕捞200多斤,除了在自家的水产店销售,还会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收获期一直能持续到腊月。

  今年60岁的彭玉高早些年在浙江绍兴经商,后为照顾年迈的母亲回乡发展,进村当了村干。他家所在的磨盘村江调圩紧靠长江,地势低洼,每到汛期外溢内涝,十年九灾,农民种植黄豆总是欠收。“地势低洼,正适合发展水产养殖。”2017年,彭玉高先行先试,联系在江苏高淳从事螃蟹养殖的朋友,在江调圩租了210亩低洼地,掘地垒埂做池塘养起了螃蟹。2019年,长江水位偏低,池塘干涸,朋友在遭受损失后撤出;2020年,受洪涝灾害影响,蟹塘被淹,损失达100多万元。虽连年受损,但彭玉高仍在坚持,他得在江调圩闯出一条致富路。他将蟹塘缩减至110亩,每年正月里购进10万只蟹苗,细心养殖。数年坚守,如今他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养蟹能手,他养出的母蟹重4.5两,公蟹能达到7两,一只最高卖200元。6年的摸索也让他有了一肚子的“养蟹经”。

  “你看,这塘里的水是不是很清?夏天高温时,水也不会变绿,因为我引的是长江水,隔几天就会换一次水。”彭玉高自豪地介绍着他设计蟹塘的“巧思”,他在蟹塘四周种上了水稻,稻田与蟹塘间挖有一条沟渠,他用泵抽来长江水,通过南边的稻田进入蟹塘,再定期将蟹塘内富含营养的水排入沟渠,灌溉稻田。“螃蟹的排泄物为水稻提供了很好的肥料,让每亩水稻增产200斤,亩产达1600斤。”记者注意到,蟹塘边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折弯了腰,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你再看这水草,是不是很丰茂?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要想把螃蟹养好,得先把水草养好。”养水草彭玉高也有“秘诀”,在放苗前,他先在蟹塘里种上了伊乐藻,为螃蟹栖息、蜕壳提供良好的隐秘场所;此外,他还种了螃蟹喜欢吃的苦草,苦草耐高温、不臭水,还能作为螃蟹的“零食”。现在一到晚上,螃蟹就会爬上水草,他撑着小船直接在水草上捡螃蟹。

  公蟹母蟹分塘养殖;喂养螃蟹“荤素搭配”,既喂食螺蛳、海鱼,又喂食玉米等;蟹塘里还混养了青虾、桂鱼等,以清除饲料残渣控制浮游生物生长,调节水质……通过钻研,彭玉高总结出了很多螃蟹养殖的“小妙招”,2021年以来螃蟹连年丰收,“今年预计能收获螃蟹3万余斤,收益100多万元。”

  生态养蟹,让江调圩从农业的“低洼地”变成了生态“聚宝盆”。彭玉高毫不吝啬地分享着他的“养蟹经”,他也希望能带动更多农户通过养殖螃蟹走上致富路。


(全媒体记者 查灿华 通讯员 李曙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