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生新闻->正文

从末位到首位 红色刘畈的“逆袭”之路
——刘畈乡红旅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2016年,太湖县刘畈乡综合目标考核全县倒数第一;2022年,刘畈乡综合目标考核位居太湖县榜首。

  从末位到首位,刘畈乡用了6年时间。这期间,在这片红色故土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国庆期间,记者走进刘畈乡走访调研。

22.jpg

  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 通讯员 朱俊 摄

  盘活红色资源

  筑牢“红色堡垒”

  “这里是胡氏新祠,是当年刘邓大军在刘家畈开会的场所,这次会议是刘邓大军从挺进大别山到走出大别山战略链中承上启下的一次重要会议……”在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讲解员潘新民每天向游客们讲述那段红色记忆。

  76年前,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刘家畈会议,为刘邓大军建立稳固的大别山解放区创造了重要条件。胡氏新祠因承载这一历史,而成为一处重要革命遗址。

  刘畈乡不乏红色资源,但在2017年以前,红色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每年的客流量仅为两三千人次。

  2016年,刘畈乡在太湖县综合目标考核中位列倒数第一。“综合目标涉及方方面面,党建、产业、生态环境、旅游发展等多种因素都在考核范围内。”刘畈乡党委书记方毅说。

  红色,是刘畈乡这片土地的底色,抓住红色资源这个“牛鼻子”,才能打赢“翻身仗”。

  “我们主动抢抓机遇,通过帮扶单位积极申报项目,成功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前后争取到500万元资金对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进行修缮,并于2019年重新布展开馆后,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方毅说,该乡正全力将刘家畈会议旧址打造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窗口和文化旅游新亮点。

  依托会议旧址,刘畈乡加快推进刘伯承司令部旧址、邓小平居所旧址、陈锡联司令部旧址、石砌碉堡、烈士墓等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在马畈村率先试点建立“村史馆”、开发洪河谷、打造“红军路”、创建“特色小镇”,将重要革命文物点连成红色旅游线,并积极融入太湖县全域旅游经济圈。现在该乡年均接待县内外旅游团队500余次,游客5万余人次,红色资源已转化成富民强乡的红色引擎。

  擦亮红色名片

  壮大“红色产业”

  客流来了,人气有了,刘畈乡大力建设红色产业集聚小镇,壮大“红色产业”。

  2014年,太湖人喻家来心系桑梓,回到故乡开启“造绿”之路。他以乌啼山为中心,承包5000余亩荒山荒地,种植油茶、茶叶等经济林木。随着游客的增多,2019年他投入300余万元在乌啼山山顶建成了世外桃源生态民宿,每年接待游客1000余人次,仅此一项收入就达30余万元。

  “因为刘畈红色旧址多,能吸引很多外地游客,他们参观完红色遗迹后,再来到我们生态民宿,体验大自然的生活。”喻家来说。

  游客武戒在这家民宿,既看到了最美的自然风光,品尝到了地道的农家菜肴,也感悟到了刘畈的红色底蕴。“这里把红色文化与绿色自然融合得非常紧密,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别山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和如诗如画的盎然绿意。”武戒说,这里非常值得一来。

  探访旧址,采茶品茗,也成为了一条新兴的红旅路线。乌啼寨茶园种植了800亩茶树,每年都有大批游客前来采茶、品茶,感悟传统茶文化。“在红色景点的带动下,游玩的人多了起来,游客们看完红色遗迹,来我们这里体验采摘的乐趣,带动了茶叶销售,今年茶叶销售额达到了300余万元。”乌啼寨茶园负责人韩剑英说。

  刘畈乡充分发挥生态、红色和产业优势,围绕红色文旅产业,开发红色旅游商品、建立红色主题民宿、推广红色文化美食等红色产业链,新建红军路,争取建设“决策刘家畈”群雕及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促进红色旅游与研学旅行、康养度假、文化创意、休闲农业相融合,形成红色文旅产业集群,将推进农业与加工业、文化旅游业、康养服务业等高度融合。

  该乡实施“一村一品”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不断扩大茶叶、菊花、小黄牛、肉猪等种植、养殖规模。截至目前,已发展特色农业产品12个,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红色旅游大大促进了农特产品销售,目前该乡6个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30万元。

  建设和美乡村

  打造“红色家园”

  “革命薪火 代代相传”“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爱国精神”“传承红色圣火 共建绿色家园”……走进太湖县刘畈乡刘畈村,82幅图文并茂、制作精美的红色文化画作跃然民房墙上,浓浓的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吸引着游客驻足拍照。

  “路面平整、道路宽敞、出行方便、绿化美观,现在村里的环境太美了,水泥路变成了柏油路,道路两边的河道也变干净了。吃过晚饭散散步,到学仕公园跳跳广场舞,很惬意。”刘畈村村民黄春芳说。

  刘畈乡以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为契机,完成停车场、革命纪念设施、乡贤馆、红军步道、马畈村史馆、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

  深入实施村庄清洁、畜禽污粪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大行动”,强力推进道路两边、城镇周边、村庄周边“三边治理”,健全完善“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机制,200余名保洁员管好全乡的卫生环境,年均收集转运垃圾3000余吨。

  黑化刘畈集镇道路2.2千米,新增道路亮化路灯120盏,组织建设学仕广场、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广场等。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中心村及自然村,着力整治改善生活环境,“内外兼修”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六年来,刘畈乡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全、村容村貌越来越美、村民生活越来越富、乡风民风越来越好。在2022年太湖县综合目标考核评比中,刘畈乡位列榜首,俨然从曾经的“后进乡”蜕变成远近闻名“红色乡”“明星乡”。

  “下一步,刘畈乡党委政府将继续以会议旧址为核心,积极向周边红色旧址群辐射开发,形成以会议旧址为中心的旅游集聚区。以红色为媒介,以红促绿,围绕红色文化做文章,大力发展乐盛名茶、金丝皇菊、洪河小黄牛等独具特色的绿色产业,推动文旅产业与和美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相结合,凝聚乡村产业发展合力。”方毅说。


(全媒体记者 雷琳琳 蒋丽民 通讯员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