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名镇”青草镇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桐城市青草镇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生产棉布、纱布等口罩,2020年疫情催生千家口罩企业,当年该镇安全健康防护用品产业营收达30多亿元,上缴税金2.85亿元。2021年7月,该镇荣膺“中国口罩名镇”称号。2022年2月,青草镇入选安徽省防护用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在后疫情时代,口罩价格回落、销量下滑,单纯的“口罩经济”已不能满足青草镇经济发展需求,“口罩名镇”如何爬坡过坎走出窘境?升级转型成为当下该镇向“新”成长的必由之路。
升级转型
“口罩经济”扩容增质
11月11日,记者走进桐城市青草镇,镇区干道两旁,口罩生产企业林立。
随着工业4.0时代浪潮来袭,传统工业制造企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青草镇安全健康防护用品产业同样面临工业规模难以壮大、生产方式简单粗放、生产耗能居高不下、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品牌建设意识较弱、产业协同缺乏、产业链高端项目引进难度大等问题。在后疫情时代,安全健康防护用品行业中的口罩市场也面临市场相对饱和的挑战,如何突破行业瓶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创新、可持续发展,成为青草镇安全健康防护用品产业发展的根本路径。
走进位于青草镇的桐城市康宝防护用品有限公司,数条全自动口罩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行,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着。“这家成立于2013年6月,是一家专业生产KN95口罩、杯型口罩、口罩过滤棉、纱布块等劳保用品的公司。”青草镇经发办主任叶邓应说,疫情后工业防护口罩深受市场青睐,青草镇引导口罩生产企业,根据口罩需求对象及时调整产品类型。目前该公司厂房面积4500平方米,员工280人,有16条生产流水线,加工设备64台,日产能100万只,该公司生产的自有品牌口罩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喜爱。
“彻底抛弃挣快钱的念想,专注品质和品牌。”坐落于青草镇的安徽申友卫生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汪孔山说,近两年来,该公司不断增添设备、转型升级,生产线由原先的半自动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迈进,产能不断增加,质量持续提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这两年,我们共投入四五百万元添置各类生产设备,推动转型升级,生产线实现了自动计数、自动检测、自动包装,产品质量获得市场广泛认可,现在我们的产品主要通过跨境电商出口东南亚、欧美国家。”
同样位于青草镇区的安徽惠友防护用品有限公司通过组织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出医用防护口罩,获得安徽省第一张医用防护口罩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填补了全省医用防护口罩产品空白。
“青草镇积极引导防护用品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配套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产能不断增加,质量持续提升,企业得以迅速壮大。”青草镇副镇长陈凤霞说,通过搭建合作桥梁,该镇与安徽乐康卫生材料有限公司达成年产1亿只口罩生产线项目投资合作,计划改建升级旧厂房6000平方米,新建医用口罩生产洁净车间4000平方米,购置全自动智能化口罩生产线、消毒设施等20余套(台)。青草镇探索创新产学研协作模式,积极开展“双招双引”、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位于该镇的安徽安健防护科技有限公司与武汉纺织大学共建博士后工作站,加大品牌打造,培育“喜雀”“惠友”“雅格”“新锦江”等口罩品牌,注册商标达150件,蓄足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青草镇是桐城市卫生劳保用品和制刷产业发源地,现有生产企业近300家,形成医用口罩、医药包装、劳保口罩、劳保服装、特种口罩、特种手套六大格局。”青草镇党委书记王建海说,突破行业瓶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创新、可持续发展,成为青草镇安全健康防护用品产业扩大市场规模、立于市场竞争不败之地的根本路径。“下一步,我们将全力引导安全健康防护用品企业入园发展,走规模化发展之路,打造产业集聚平台。同时继续引导企业走品牌化之路,构建成熟产业体系。产品类型差异化发展,同时推动企业走链条式发展之路,转型升级,助力青草镇安全健康防护用品产业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多元产业
镇域发展增量提标
“青草镇制刷产业发起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从最初仅生产排笔、毛笔、洗车刷、洗瓶刷、洗衣刷等日常生活用刷,逐步发展到今天生产适合各行各业、适用多种场合的工业刷、异形刷和滚筒刷。”青草镇镇长郑元为说,目前全镇生产刷子企业近80家,从业人员近千人,有3家规模企业,拥有注册商标41个和1个安庆名牌产品。但周边县镇产业集群起步较早,产品更有竞争力,相比之下,青草镇刷业发展后劲不足,大部分企业仍是走老客户订单、老设备生产、老产品供货的发展模式。
制刷行业技术门槛低、竞争激烈,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不高,因而导致利润率不高,企业对行业精耕的热情不高,新产品研发方面用力不足。同时因为疫情期间“口罩经济”活跃,诸多制刷企业“退刷制罩”。这两年,青草镇通过政府支持引导,大力发展刷业,“刷”出新气象。
创新刷业发展理念,克服“小富即安”思想。青草镇积极引导制刷企业老板走出去,到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学习,引导企业全面提升产品品质,逐步打开高端刷业市场,突破刷业产业边界,引导制刷企业不再局限于民用刷或工业刷的生产,转向刷丝生产、模具设计、外贸出口等领域开拓市场,适时改换产品结构,实现转型升级,由原来的单一棕毛刷制作向制刷业上下游转型,向制刷业全产业链发展。2019年安徽四方制刷材料有限公司在青草镇成立,投资建设年产1000吨高性能环保型金属刷丝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860万元,占地6.5亩,总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购置主要设备52台(套),于2021年6月投产,目前产销两旺,年产值近亿元。
强化刷业科技支撑,实现设备支持。青草镇制刷企业引进智能自动化生产线,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个性化服务支撑,依据顾客的消费需求和市场需求,设计产品、组织生产,通过科技投入,专注于不同刷业领域,形成特色明显的刷业产品,让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更具人性化。同时,探索原材料支撑,创新刷业及刷柄制作工艺,注重材料科学应用,根据使用环境和作业需求,改换刷业配方,制作具备耐腐蚀、耐高温等特性的刷丝以及高柔韧性的刷柄,实现与产品用途的精准匹配。2020年,桐城市福泽鬃刷有限公司在青草镇启动建设年产800万把生物材料环保型毛刷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2021年6月完成厂房主体工程建设,2022年3月投产,成为蓝思科技等上市公司的长期供货商。下一步,青草镇将加快“库扶产业园”和标准化厂房建设,引导制刷企业入区入园,打造小微企业“孵化器”,促进该镇刷业集聚发展、链条式发展。
同时该镇建园区,多向招商,例如汽车零部件生产,盘活诸多闲置口罩厂房,实现“腾笼换鸟”,焕发新生机。今年9月9日,青草镇引进的安徽旭阳花蕾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项目正式签约,由重庆旭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和安庆花蕾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安徽旭阳花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拟使用青草镇约45000平方米厂房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主要从事汽车顶棚、地毯等声学软内饰产品研发、制造、销售等。“青草镇还与安徽花蕾拓道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1亿元、年产30万套汽车座椅面套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将于今年12月启动建设,2024年3月投产,这将为青草镇汽车零部件产业特色集群壮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叶邓应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