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庆要闻->正文

项目推进提速度 优化营商加力度 惠民纾困增温度
潜山:山水有“信”风更劲

  2023年8月的最后一天。

  习近平总书记给潜山野寨中学新考取军校的同学们回信。

  这封信,跨越千山万水,让潜山沸腾了,也让这片土地生机勃勃的故事为更多人知晓。

  这故事里,有“撤县设市”五年来,那些以梦为马、攻坚创造。

  这故事里,有过去一年来,年轻县级市奔跑的速度、出圈的亮度、实干的力度、为民的温度……

  山水有“信”,风更劲!

  “我们将把总书记回信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赓续红色精神,把潜山建设得更好。”市政协副主席、潜山市委书记梅耐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更精彩的故事,正在续写。

985662-12月18日,晶优光伏潜.jpg

  12月18日,潜山市晶优光伏3GW高效光伏组件生产制造项目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投产前设备调试。全媒体记者 路欣 通讯员 宋若伍 摄

  

速 度

  126天,10.5亿元工业项目建成投产

  一个超10亿元工业项目,从一片空地到建成投产,需要多久?

  潜山的答案是:126天。

  12月21日,潜山市晶优光伏3GW高效光伏组件生产制造项目首条生产线正式下线。

  此时,距离这个总投资10.5亿元的项目开工,仅仅过去126天;距离项目签约,也仅仅过去8个月。

  “126天,从一块空地,到基建安装、设备调试、首条线投产,是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公司生产副总王春亚说,明年公司将全面投产,年产值可达10亿元。

  不止是晶优。在潜山:

  总投资50多亿元的慧儒铜箔项目,21天签约、30天拿地、40天开工、156天主体封顶、11个月建成投产;

  总投资20多亿元的鹏威高新材料一期,从签约到投产历时不到5个月……

  提速,正发生在潜山一条条招商前线、一个个项目现场、一座座生产车间。

  换来的,是一串串奔跑的数字:

  1—10月,潜山成功招引总投资56亿元的正鑫半导体、20亿元的恒万新能源、10.5亿元的鑫辉源动力电池等亿元以上项目36个。

  1—10月,潜山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3.9%、工业用电量增长22.7%,均居安庆七县(市)第一。

  1—11月,潜山12家新能源新材料规上企业完成产值30.62亿元,增长80.62%。

  现代农业大项目,从零到一,从一到N,需要多久?

  潜山的答案是:一年。

  12月18日,雪。潜山市梅城镇河湾村的寿光农业示范园里,绿意盎然、暖意融融,西红柿、丝瓜、花菜、彩椒、黄瓜长势喜人。

  “试种了一年,我们已经找到适合的品种,明年就可以大面积种植、上市了。”来自寿光的项目运营负责人余长臻高兴地说。

  这个投资10亿元的农业项目,一期去年8月签约、10月动土开工,今年一期试种、二期开建,带动村集体增收50万元、几十位农民家门口就业。

  不止寿光项目。短短一年间,安庆市最大活禽屠宰基地——投资7亿元的喜翔食品落地建设、即将投产,投资10亿元的禾美预制菜项目已摘牌供地……

  提速,正发生在潜山广袤的农村里、发生在希望的田野上。

  换来的,是重大农业项目和现代农业的历史性突破,是农民日益鼓起来的腰包。

  过去这一年,潜山雪湖公园二期——文峰塔、舒王阁建成开放,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开工建设,19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多条城区主干路网提升,5G基站覆盖城区,10个特色村镇基本建成运营……

  提速,还发生在潜山城乡的各个角落。

  换来的,是一座山水公园城市的“涅槃”,是城乡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

  从县城,到城市,征程万里。

  过去这一年,潜山大地上,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梦想,落在了一个个提速奔跑的瞬间。


亮 度

多项工作“在全国有亮点”“在全省有特色”

  “彪炳史册!”

  谈及2023年的潜山,梅耐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了这四个字。

  四字重千金,镌刻着这座城市一年来“火出圈”的高光时刻。

  “出圈”,因一封“回信”。

  今年夏天,潜山野寨中学新考取军校的20名同学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表达献身国防、矢志强军的信念和决心。

  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同学们回信,亲切勉励他们“铸牢忠诚品格,刻苦学习训练,锤炼过硬作风”。

  总书记重要回信在全社会引发热烈反响,《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等20余家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原创新闻稿件600余篇,浏览量超5亿次。

  一时间,全国目光聚焦潜山。潜山多年来融入城市血脉的国防教育被挖掘、传播、推广。

  “出圈”,因一把“刷子”。

  实现刷业产值105.6亿元;培育出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3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产品出口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把刷子能卖10万元;一把小刷子不仅带动了全镇一半的人口就业,还吸引了3万多名外来人口就业创业……

  2023年7月,央视《新闻联播》3分钟的重磅报道,把潜山的乡土产业——制刷业带到全国人民面前。

  “小刷子”也有大作为!潜山一任接着一任培育发展制刷产业的探索、实践引来各方学习、调研。企业的订单多了,来到源潭小镇的人也多了,“小刷子”的发展势头更猛了……

  “出圈”之后还要接着干!“我们将继续按照‘企业做产业,政府做生态’的思路,推进企业‘上规上云上市’,力争两年内刷业的年产值突破150亿元。”梅耐雪说。

  “出圈”,还因一次次出现在全国、全省的文件里。

  过去这一年,潜山多项工作“在全国有亮点”。

  比如,上榜2023年100个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全省仅4家;

  比如,源潭生态工业发展模式入选全国“两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潜水(潜山段)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比如,环潜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国家试点建设连续两年获评A等次、全省唯一;

  比如,入选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安庆市唯一……

  过去这一年,潜山多项工作“在全省有特色”。

  比如,培育天柱山茶庄片高端民宿、水吼万山片乡村民宿、“云上浪山·湾子里”大众民宿三大片区集群,发展精品民宿70余家,“皖美潜宿”经验做法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全省推广;

  比如,创新推进黄铺田园综合体、痘姆陶艺小镇等一批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四宜”特色村镇建设,入选全省乡村振兴大会九大县级典型案例;

  比如,在全省率先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

  比如,慧儒铜箔项目建设中创造的“潜山速度”获省“新春第一会”点名表扬……

  “出圈”,更要出色!

  “我们将把总书记回信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赓续红色精神,把潜山建设得更好。”梅耐雪说。


力 度

探索总结“313”工作法,实行三到“赛马”机制

  奔跑的速度,“出圈”的亮度,都是干出来的。

  “可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12月18日,大雪纷飞中,潜山市企业服务中心主任潘海云和同事来到晶优项目现场。

  那里,工人们正在调试设备,为两天后的投产做最后的冲刺准备。

  从项目洽谈到签约,再到开工、投产,潘海云和项目代办员不知道跑了多少趟,一直跟踪服务、全程帮办代办,保障项目快速建设。“在潜山,企业不用跑部门,都有专人帮办代办。”企业生产副总王春亚说,资金问题、工人住宿问题都第一时间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一天都没耽误。

  “我们一手抓招商、一手抓安商,不仅要把项目招过来,还要让企业快速拿地、开工、投产,这才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梅耐雪说。

  为此,潜山建立重大项目“领导+专班+代办员”机制,为项目提供全流程服务;

  为此,潜山建立周六要素保障会商机制,实行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交地即发证”;

  为此,潜山开展营商环境18个重点领域指标“对标夺标”,将每月18日定为“潜心办”企业服务日,实行政务服务窗口“局长坐班”、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年轻,总是充满梦想和冲劲。

  潜山的冲劲,不是蛮干,而是“看准了就干”的决心,是久久为功、绵绵用力的韧劲。

  “坚持立足全局谋长远,着眼长远抓大事。”梅耐雪说,抓发展,潜山探索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打法”——“313”工作法,每件大事制定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每个年度列出一份工作清单,每项重点工作严格实行责任到人、调度到月、问效到季的三到“赛马”机制。

  比如,抓“四宜”村镇建设。

  2021年,潜山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思路,谋划探索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四宜”特色村镇建设,先后编制了10个特色村镇规划,每年谋实年度项目,一年一年向前推进。

  2023年,官庄农文旅融合示范区、水吼四季康养民宿集群等10个“四宜”特色村镇基本建成运营。“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的发展图景雏形已现,新一批特色村镇建设又将启动。

  再比如,抓现代城市建设。

  从做好顶层设计、拉开城市框架,到提升“入门”形象、打造城市“四梁八柱”;再到实施“微改造”、提升城市品质……潜山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实现城市面貌大变样。

  如今,行走在潜山,老区更新、新城崛起,一座现代化县城铺展在山水之间,美如画卷。

  还有,刷业集群发展、民宿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通过实行“313”工作法,潜山解决了一批难题、干成了一批大事、创成了一批示范,朝着“城市”梦想阔步迈进。


温 度

“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情,再难也要干。”

  山之有本,方巍峨高耸、雄踞厚土。

  城之有本,方宜居宜业、近悦远来。

  民,乃城之本。

  这一年,从写在文件里的发展战略,到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细微之处,潜山,温度尽显。

  温度,可以从一根假肢的故事说起。

  前不久,潜山市民任化宣申请安装假肢,却被相关部门告知过了申请日期,需要等来年。

  梅耐雪得知此事后,反问部门:“试想一名残疾群众为了等一副假肢还要在床上再躺一年或者在轮椅上再坐一年,如果是我们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怎么想、怎么办?”

  潜山随即调整政策,将每年适配一次假肢改为每季度进行一次,并且提供特殊困难残疾人上门服务、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很快,潜山政策开始在安庆各县(市)推广。

  一根假肢,不仅暖了任化宣的心,也暖了一座城。

  “为民办事,要从有没有错,向有没有效转变;要从解决一个人的问题,向解决一群人的急难愁盼转变。”梅耐雪说。

  温度,可以从一辆公交的故事说起。

  今年,汪缘的回家路,更快、更省钱了。

  家住潜山市王河镇的汪缘,现在在合肥读大学。以前去合肥,要从乡镇拼私家车先到潜山,然后再打车或乘公交车到潜山高铁站。“现在,公交车直接开到了村里,从家到高铁站只需要2块钱。”汪缘说。

  这一年,潜山实现了“村村通公交”,群众欢欣鼓舞。

  2022年12月28日,潜山市政府推动成立了一家国企——润达公交公司,投资3600余万元完成了对四家私营农村客运公司的收购,全面实行公交化运营,实现了16个乡镇164个建制村公交运营全覆盖,20公里只需要2元钱。

  温度,还可以从2023年那两场大暴雨的故事说起,从城市黄金地块“让地于民”、投资6亿元圆梦城市公园的故事说起……

  这一年,结合开展主题教育,潜山市建立“两快一规范”机制,群众的大事小情、所诉所求第一时间得到回应、解决。

  “老百姓没有获得感的事情,不干;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情,再难也要干。”梅耐雪说。

  大道如虹,以民为本。潜山,一座“幸福之城”正在拔节生长。

(全媒体记者 江月 通讯员 刘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