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生新闻->正文

“嵌入式”养老温暖宜城

  “养老在社区”“养老不离家”是大部分老年人的心愿。截至2022年底,安庆市常住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92.7万人,占比22.31%,高龄、失能、独居等老年群体数量持续增加,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嵌入式”养老新模式,推动小微养老机构入社区,基础养老设施、居家养老服务进家门,城乡老年人幸福感大大提升。

22.jpg

  近日,迎江区新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展“包饺子、迎冬至”活动。

22.jpg

  新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为老人理发。 全媒体记者 路欣 摄

  “一碗汤的距离”

  让养老服务更有温度

  12月21日上午,在迎江区新河路街道新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内,几名老人一边看着电视一边聊着家常。该服务站位于澜庭阳光花园小区,建于2021年,2022年3月正式运营,目前有9名老人入住。

  服务站站长朱祖平介绍,此前,服务站只提供休闲娱乐、日间照料、上门护理等服务,2022年7月作为社区“嵌入式”小微养老机构打造完成后,开始接纳老人入住,入住的老人基本都是本小区居民。

  今年80岁的姚桂娇老人,家就在服务站这栋楼的楼上。姚桂娇自退休后就一直和小儿子一家住在一起,几年前,她得了脑梗,行动不便,白天家里没人照顾,只能请钟点工,在服务站开始接纳老人入住后不久她就住了进来。

  “也想过去外面的养老机构,但是儿子觉得太远,探望不方便。这个养老服务站就在楼下,住着正合适,儿子每天都来看我,有时候还送点热汤过来。住在这里的都是一个小区的老邻居,每天和大家说说话,住着非常舒心。”姚桂娇说,“血压现在每天有人量,我的血压一直稳定在80和140。”

  “养老在社区”“养老不离家”是大部分老年人的心愿。近年来,安庆市积极探索“嵌入式”养老新模式,以社区为载体,以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运作方式嵌入为理念,在社区内嵌入市场化运营的养老机构,整合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就近养老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

  记者从安庆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了解到,我市近年来按照名称、布局、功能、设备、运营等“十统一”要求,在市区新建及提升改造了10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目前82个站点已建成运营。在此基础上,我市遴选35个交通便利、面积达标、分区合理的站点,赋予全日照护等功能,打造成为社区“嵌入式”小微养老机构,开展休闲娱乐、康复护理、日间照料、全日照护等综合服务,打造“原居养老”15分钟服务圈,目前35个站点已入住老人41人。

  与此同时,安庆市也在积极培育打造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依托综合体,推动小微站点更好地开展服务。

  新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是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安庆市迎江区怡人堂养老中心运营管理的14个站点之一。该中心负责人沈文汇说,“嵌入式”养老让社区有一个地方能给老人日托、居住养老,通过整合资源,让专业人做专业事,既方便了子女探望,又减轻了家庭负担。依托综合体,服务站还能提供医生查房、健康教育、护理培训等服务。这种“一碗汤的距离”的“嵌入式”养老,应是未来养老的一个主要模式。

  市区另一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安庆市大观区万众和养老中心,目前也运营管理着13个居家养老服务站,以及大观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同时,这里还是全区老年人信息中心,建有大观区智慧医养管理服务平台,记录着全区老年人口信息、全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老年人信息及家属信息等,可对全区老年人口养老需求、养老形势做出精准分析。

  床位跟着老人走

  服务围着老人转

  今年70岁的张陵珍老人家住迎江区新民里4栋,患高血压多年,2011年出现偏瘫症状,生活还能自理。不料,她于2018年脑出血后,基本丧失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至今已卧床5年。

  张陵珍老人发病之初,除了老伴刘金宽照顾外,家里还经常请护工来帮忙,最近5年请护工次数更多,加上购买护理用品花费,每月开支要五六千元。

  “儿子、儿媳都上班,没法照顾,要是送养老机构我心里也始终牵挂着,经常两边跑也不方便,想想还是在家里照料好,天天互相能看到,我放心,老伴心情也好些。”刘金宽说,“不过,我现在照顾老伴确实渐渐有些力不从心了。”

  去年8月,刘金宽为老伴申请了家庭养老床位照护服务。随后,工作人员来到家里,安装了一些防滑、防摔的适老化设施,还有门磁、摄像头、智能床带、红外探测器等智能化监测设备,每月附近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工作人员都会定期上门,为老伴做按摩、洗澡、理发、剪指甲等,而这些工作,以前都是刘金宽做。“这些上门服务是政府买单的,我现在身心负担小多了,还能经常下楼散散步、聊聊天,以前根本没有时间。虽然家里还请护工,但是现在每月开支也没以前那么大了。”刘金宽说。

  “嵌入式”养老,除了小微养老机构入社区,还有基础养老设施、居家养老服务进家门,实现“养老不离家”,贴心服务送到身边。

  地面做防滑处理、卫生间安装扶手、设置无障碍通道……通过对居住环境和设施进行改造和调整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的适老化改造项目,在安庆市已实施多年。“十三五”期间,全市有1000户老年人家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十四五”截至今年底,全市又有4647户老年人享受到了这一福利。

  2022年,安庆市推出家庭养老床位照护服务,依托专业服务机构,除了对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进行必要的适老化和智能化改造外,还提供出行、清洁、起居、卧床、饮食等生活照护以及基础照护、健康管理、康复辅助、心理支持等专业服务。

  在《安庆市家庭养老床位上门照护服务清单》上,记者看到,生活照料、日常护理、基础医疗三类服务总共包含30项服务内容。记者了解到,全市目前共有3436名老人享受这一服务。

  “养老不离家”,贴心服务送到身边,安庆市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推行的上门服务还包括空巢老人定期探视、政府购买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等。

  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采取上门探视、电话访问等形式开展定期探视服务,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精神状态、居住环境等方面进行询问、提醒和评估,了解老年人需求并及时提供帮助、关怀……目前,全市空巢、高龄、特困等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定期探视服务已实现100%覆盖。另外,政府购买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全市共有20944名老人享受。

  打造乡村“原居养老”

  15分钟服务圈

  今年72岁的程金敏家住宜秀区五横乡五横社区,12月22日早上,他将孙子送到学校后,就骑车来到离家不远的五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的老人们随后陆续来到这里,开启了一上午的休闲娱乐生活。

  整地、栽种、浇水……自9月份收完几分地的红薯后,程金敏就进入了农闲时期,有了更多自由时间,每天除了接送孙子、中午给孙子送饭,主要时间都在服务站里度过。

  该服务站位于安庆城北郊区,这里各项设施、设备十分齐全,活动中心有电视、棋牌用品,康复室有按摩椅、跑步机,洗浴室有浴缸、清洁用品……服务站提供包括休闲娱乐、日间照料、康复理疗、辅具租赁等在内的全方位的居家养老服务。

  服务站负责人王林介绍,这个服务站是全乡3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之一,也是社区“嵌入式”小微养老机构,共有2名工作人员。因为地处乡政府驻地社区,人口比较密集,同时服务多个村和社区。农忙时来的老人少,农闲时老人多一点,平均每个月200人次左右。

  2022年5月进站工作以来,王林和她的同事除了负责服务站的日常管理,还承担着周边村和社区30多名老人的探视、居家养老等服务。上门询问、打扫卫生、疏通管道、代购物品……与这些老人长期打交道,老人们的脾气性格、家庭情况等信息,王林已经熟记于心。

  “现在乡里的这些老人以子女外出务工的留守老人为主,最近几年建设的3个居家养老服务站,覆盖了全乡5个村和社区,让这些留守老人有了日常活动场所,加上政府购买的各项服务都落实到位了,老人们满意,子女们在外也放心,第4个站点明年也要开工了。”五横乡社会事务办主任杨云丽说,“我们在不断宣传各种养老的好政策、好举措,并督促这些站点的运营管理单位提供更好的服务,努力打造乡村‘原居养老’15分钟服务圈。”

  在大观区海口镇红星村,依托一所闲置村小建设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现在也成了当地老年人休闲娱乐的聚集地。走进这个服务站,记者看到,服务站内道路、绿化有序设置,主楼内阅览室、书画室、手工室、康复室、理疗室、美容美发室等一应俱全,老人们尽情享受着这里的各项服务设施、设备。

  “前年这里提升改造后,环境好多了,更干净了,设施、设备也多了。这里场地比较大,散散步很舒服,我几乎每天都来,打打牌、下下棋打发时间。家里的土地都流转了,就种了一点菜和红薯,现在我们老两口每天就搞搞吃喝,把身体管好就行了。”红星村今年70岁的张九苗老人说。

  在安庆市广大农村地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样明显提升了。近年来,我市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为中心,立足不出村养老、家门口“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依托农村地区闲置的民宅、学校等资源,打造集休闲娱乐、日间照料、餐饮服务、医疗卫生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养老服务站,让农村地区的老年人也能享受到家门口的居家养老服务。


(全媒体记者 罗少坤 通讯员 吴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