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生新闻->正文

禁令之下还有“生鲜灯”?
个别商户加套红色塑料袋
模拟“生鲜灯”照明效果

  《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已于12月1日起正式施行,“生鲜灯”从各大农贸市场内退场,农产品恢复了本来面目,消费者拍手叫好。半个多月过去了,各农贸市场实际照明情况如何?记者回访发现,个别商户在正常灯具上加套红色塑料袋,模拟“生鲜灯”的照明效果。

  12月18日上午,寒潮来袭,天气大降温,位于菱建小区内的东方虹城农贸市场内人声鼎沸,“菜篮子”供应充足,市民们精挑细选,摊主们忙着称量和装袋。

22.jpg

  龙狮桥农贸市场内个别商户违规使用“生鲜灯”。

  记者看到,十余家猪肉、牛肉等肉类摊位上红色“生鲜灯”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发出白光的普通照明灯。“早就换了。”一家猪肉摊摊主告诉记者,她家在上月就换成了白色LED灯。“只要肉新鲜,不管挂不挂灯,生意都不会受影响。”摊主说。

  摊位前,市民刘女士挑了一大块五花肉,她说,“现在这个灯不会误导,猪肉颜色看上去自然多了。”

  记者随后走访红旗小区、潜江路等多家农贸市场发现,各大商户自觉使用普通照明灯具规范经营,“生鲜灯”身影难寻。但不乏个别农贸市场内的商户漠视新规要求,出现“生鲜灯”回潮现象。

  12月14日,家住棋盘山路附近的一位市民反映,龙狮桥农贸市场“生鲜灯”大规模重现,猪肉销售摊位又成了“一片红”,“美颜”过的猪肉看上去煞是刺眼。

  接到举报后,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立即赶往现场,给予经营户警告并责令尽快整改。若后续仍未整改,将面临罚款等处罚。12月18日,记者在该农贸市场看到,“生鲜灯”再次被全部撤下。不过仍有个别商户抱有侥幸心理,用红色塑料袋包裹灯具,模拟生鲜灯的照明效果。

  “生鲜灯”有几种“变身”?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流通科负责人介绍,违规使用“生鲜灯”的常见情形包括直接使用红色、蓝色、绿色等明显改变感官性状的照明设施对生鲜食用农产品进行照射;使用可变可控光源调节颜色以应付监管;使用内部或外部为红色的灯罩,造成实际反射光线改变食用农产品感官性状;在正常灯具上加套红色塑料袋、在灯泡表面涂抹红色物质;将红色、蓝色、绿色等违规光源和正常光源搭配使用。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推进生鲜食用农产品销售场所灯具规范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止违规使用“生鲜灯”问题反弹。消费者如发现相关违法违规等行为可进行举报。


(全媒体记者 程呈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