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少检查考核 多服务基层
——三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检查考核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既有激励鞭策的作用,又能指导实践。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为规范检查考核出台了不少实措,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依然存在着检查考核过多过频、服务基层却明显不足等问题。

  动辄日上报、周通报、月评比,检查评比频繁开展,有的基层干部甚至连续几天迎接不同条口、不同渠道的考核;一些检查名目繁多、考核指标过多过细,过于重视留痕,或不考虑基层情况进行“一刀切”,脱离实际,导致考核结果不准确、不科学、不具参考价值;有的检查标准不一,A检查组要求这样办,过段时间,B检查组又要求那样办,让基层干部无所适从;有的检查考核机械教条,或部门间、上下层级间缺乏统筹,存在重复考核现象……

  当下,有些检查考核,急功近利、流于形式,不仅过多挤占了基层干部落实工作的时间,也严重消耗了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精力,成了基层干部的“烦心事”。同时,不合理的检查考核方式,也束缚了基层干部的手脚,增加工作负担,影响其全心全意为百姓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

  检查考核是日常工作的重要一环,起的是客观评价、督促引导的作用,但如果检查考核恣意泛滥,最终本末倒置,演变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桎梏。有的检查是为检查而检查,只为向上交差;有的错把考核当实效,认为考核完了就等于职责尽了。在检查考核的“指标导向”之下,部分基层工作人员认知发生偏差,只重形式不重实效,只看“门面”不看“后院”。久而久之,有的基层干部就会产生“工作干得好不如考核成绩好”的想法,忽略了基层的急难愁盼;有的甚至为了满足检查考核要求,不惜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检查考核密了,应付检查的就多了,服务基层自然就少了,最终,背离了“加压鼓劲”的初衷,害莫大焉。

  让基层运转得有序高效,检查考核必须具备科学性,真正落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服务基层上,才能“检”出真问题,“考”出真成绩。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防止检查考核过多过滥,要紧扣问题导向,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要面向地方发展实际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制定考核标准、科学实施考核。必要的检查要有,但不能工作刚安排就检查、刚部署就考核,不能把留痕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不能简单以检查考核的单一维度评判工作好坏和干部能力。控量还需提质,少检查考核,多服务基层。要坚持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从根本上杜绝检查考核“空壳化”,着眼在解决具体问题上进行政策指导、力量支持,为基层、为群众多办事、多服务,才能确保考核的结果可靠实用,真正成为激励担当的“指挥棒”,把更多精力用在干实事、做实功、求实效上。


(安庆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