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银龄生活更加“有知有味”
说起近年学校招生火爆,甚至一座难求,老年大学无疑排在前列。我市充分挖掘本地教育资源,全市老年学校增加至1715所,参与老年教育学习老年人总数突破21万,令老年人学得了、学得进、学得起、学得好,值得点赞!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及医疗条件改善,老年群体身体素质大幅提升、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很多人不再单纯满足于老有所养,更多追求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年大学这一平台,不仅可圆老年人年轻时未完成的“大学梦”,还可陶冶情操充实闲暇的退休时光,亦可学习技能以期开启职场新可能。这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发老年人扩大消费的有效途径。我们应支持并尽量满足,让银龄生活更加“有知有味”。
我市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1.13%,老龄化率远高全国的18.7%。我们需要进一步因地制宜,创新形式和载体,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公办老年大学收费低、质量高,受到老年人的欢迎。由于有学习需求的老年人数量众多,既有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无法应对。比如,可出台一些政策措施,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采取公办民营等多种方式,促进老年教育供给矛盾的解决。再如,将老年大学的教育资源向基层和社区辐射,让老人在家门口上学堂。可发挥社区有专长的退休老人的余热,胜任老师一职。还可积极开拓线上课程资源和教学平台,以“互联网+”模式发挥线下有限课程资源的辐射效应,从而缓解老年大学课程的供需矛盾。
要让银龄生活更加“有知有味”,老年大学的课程设计安排也需与时俱进。除了教授老年人书法、绘画等传统知识外,还可邀请本地医院医生开设急救课程、老年人康复医疗课程;也可不定期邀请高校教师、专家上法律公开课;还可针对网络上一些赠送保健品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诈骗陷阱,宣讲防骗知识……
让银龄生活更加“有知有味”,是给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还能为市场开拓出一片新蓝海,激活更多的银发能量,也让后来人有可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