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潜山市->正文

古镇黄泥话春秋

  黄泥古镇也称黄泥港,长河边上历史遗存古镇,始建于宋末元初,明清较具规模,新中国建国后三街六巷不断得到改造维护修复。

  某个周末,与安庆知名摄影家聂生俊,知名网络论坛主持人周姜明(网名姜辣)一行至潜山市千年古镇黄泥港采风。黄泥镇党政办主任、 镇妇联主席方萍女士成了我们一行人的导游。

22.jpg

  古镇街头巷道里的商铺,前店后坊堂屋深深,清砖墙壁中层木楼顶小瓦,长条木板门早开晚闭。这座古老商埠的形成,得益于长河。旧时陆路交通运输不便,大别山区民众赖以生存的日常生活用品进购,山区竹木、茶叶、土布外卖创收,都得靠着长河行船水运往来。而古镇黄泥正处潜山、怀宁、太湖三县交界之地,许多货物都在此处上下船舶。久而久之,黄泥港便成了三县货物主要集散之地。宋末至元代这里刚开始只是开有酒店客栈,供船家吃住,至明清年代,这里便人来惭多,做买做卖的几百家商店林立,这里便成了三县交界处的商业重镇。当踏上古镇老街,仿佛间穿越回到古镇昔时风光岁月中,老街两旁斑驳的青砖木楼马头墙,象似在向过往行人展示着往昔的峥嵘岁月。物事人非,一个上世纪九十年代还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穿流不息的繁华古镇,如今冷静得令人倍感凄凉。

  老街上留下的是那些七老八十行走不便的老人,守着这些明清建筑老宅房不愿离去,阴雨天气、寒冷季节,这些老人孤单寂寞地缩身在暗黑的屋内,面无表情地盯着门外发呆,每当看到行人路过,老人们的脸上显露着笑容,目光直至把你从街头送到人影消失。

  古镇地方虽小,据史料记载:古今却来过帝王将相文人学士,他们在这不仅留下了美好诗篇故事传说,而且还留下了不少的非遗物事。黄泥镇龙坦村走进中央电视台的非遗龙灯,祖辈相传说是与明太祖朱元璋有着密切关联。朱元璋与陈友谅交战前驻军黄泥,与本地百姓结下深厚情谊,一年春节,朱元璋驻军官兵与当地百姓欢度春节,当地百姓为拥戴朱元璋,便扎起龙灯预祝他早日平定天下。公元1368年,朱元璋一统天下,在南京登基建立大明朝,他很怀念在黄泥镇龙坦驻军与当地百姓舞龙灯欢度春节的日子,为感谢黄泥古镇百姓的拥戴,便昭示全国每逢春节大放龙灯,庆祝天下太平。此后,黄泥镇龙坦龙灯得以代代相传至今。

  黄泥古镇省级非遗十二月花神舞蹈,是明朝地方文士根据本地风土人情,结合赶集、庙会创编,加以笛子二胡等乐器伴奏而流传至今。

  民间有几句顺口溜:“到了黄泥港,粉蒸肉没尝,等于白去跑一趟。” 黄泥港的米粉蒸肉(非遗),其配方佐料独特,在炒米磨粉,选肉切块,混合配料,上锅蒸煮制作工艺上较独特。以至口味独特,被称“黄泥三独粉蒸肉”。太平军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在黄泥镇西竺寺、七里岗与清军将领彭玉麟、曾国葆交战一夜至清晨。两军鸣金休战,陈玉成饥肠辘辘,忙令手下一士兵去寻找食物,土兵在街上闻到一股香味,寻至一农舍,见一位中年妇女正从锅灶上取下一黑陶罐粉蒸猪肉,缕缕香气馋得人口水直流,急忙用手拿起一块丢进嘴里。香爽可口,油而不腻。土兵掏钱扔给妇女,端起陶罐急奔军营,献给英王陈玉成。陈玉成品尝后连声叫好,忙邀李秀成一起享用。随后命军中伙房营派人去向那位中年妇女学习制作粉蒸肉技艺。从始,黄泥飘香粉蒸肉四名播四方。

  黄泥古镇萝卜赛雪梨,同样种植的白萝卜,为什么黄泥的萝卜比别地方萝卜好吃呢?农技人员解释说是土质不同的原因。黄泥镇河沙地种植出的萝卜皮薄肉质鲜亮,咬上一口水质微甜,肉质清脆。口感比雪梨好,无论是清炒、凉拌还是烧火锅,吃在嘴里特别香甜爽口。

  这里的萝卜做腌菜,甜香味美。特别是腌制腐烂后的萝卜,通体晶亮,用碗装上,淋上麻油,再切点土香葱,放在锅内一蒸,香气扑鼻令人口馋,吃后令人回味无穷。

  黄泥古镇是安徽省目前保存面积最大、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古镇,2019年获批中国第五批传统古村落,在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建筑工艺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保护、研究价值。

  黄泥镇党委书记方根旺介绍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古镇一些居民因工作或外出发展,居宅老房屋因无人居住和管理,日晒雨淋,年久失修以至部分古建筑已倒塌。

  为实施抢救性保护历史文化古镇,黄泥镇党委、镇政府经过向上级党委政府及文旅文物保护部门申请,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落实了一些修复保护资金对古镇加以维护。 为此,黄泥镇党委、政府经过论证研究讨论,决定按照“修旧、饰旧、保旧、如旧”建设理念,通过对空间、历史的梳理,规划将三街六巷核心区的房屋外立面及破旧老房进行整修加固。截至目前,古镇街上已改造危房及整修沿街铺面近40间。

  同时,利用老街1800平方米闲置房屋,精心设计打造成“共享客厅”,计划建成古镇老街特色传统非遗美食“黄泥粉蒸肉”作坊及老街茶馆、戏楼、照相馆等为一体的公共空间,运营后,游客可以来体验黄泥粉蒸肉从磨粉到蒸制的全过程。可以边品茶、边欣赏省级非遗“十二月花神”展演,可以身穿古代传统服饰在老街摄影留念,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老街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后面古镇的修复保护将按照规划,围绕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发展及公共服务的提升,将古镇黄泥打造成一条让人能去追忆、能产生共鸣、能记得住乡愁的古镇老街。

(宋海明/文 聂生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