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新闻->正文

从积累与应用、阅读理解、作文三个部分入手
语文:回归课本,提高复习针对性

  “备考冲刺阶段,语文学科要回归课本,从语文积累与应用、阅读理解、作文三个部分入手,有针对性的复习,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安庆二中语文老师程海林建议。

  语文积累与应用部分总计35分,分为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小语段考察、综合运用。对于古诗文默写,可以参考对照2023年语文课程标准,逐篇过关,22篇文言文,7~9年级40首诗词,1~6年级75首古诗,力求滚瓜烂熟。近两年考察主题+情景型默写及小学篇目,难度提升不少,因此在背诵的基础上,还需要理解每篇诗词的大意、句段的内容、情感的抒发,在诗词默写的专项练习中,找准出题者的意图。同时,默写时切记不要多字、漏字、错字。

  程海林表示,小语段考察字音字形、短语类型、单句复句、句式变换、修辞手法、句子仿写、文化常识等,命题指向整本书阅读和深度阅读,均需专项复习,还需关注新课标推荐的课内外读物,深挖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阅读方法等。小语段的内容来自于新课标推荐的名著,其中重点12篇,考前要分类整理归纳、梳理知识网络、进行专题探究,要注重回归课本,教材名著导读出现的内容概括、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需特别注意。名著阅读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也需关注。

  综合运用方面,常见应用文如邀请函、启事、通知等的格式、写法以及易错点,要做到了然于胸。病句修改应该知道基本的错误类型,如用搭配不当,指代不明、前后矛盾、句式杂糅、结构残缺等;相关的文化文学常识,需要了解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综合性学习当中,拟写标语、新闻标题、图文转换、口语交际、拟写对联、内容提炼等,也需要在复习中强化练习。

  阅读理解部分55分,由记叙文、非连续性文和文言文阅读组成。程海林建议,对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答题,首先要求熟练地掌握现代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记叙文要理解透彻赏析句子的三种方式、写作顺序、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说明文要了解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文语言的理解、说明文标题和开头的作用,议论文要掌握论证方式、论证思路、概括论点等。

  在做阅读的过程中,要力求回答准确,条理清晰,少失分不失分。程海林说,中考阅读重文本本身,部分答案就隐藏在材料之中,所以在答题中养成默读习惯,圈点勾画重点词句,把握行文内在逻辑。近几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讲求课内课外比较阅读,课内12篇文言文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中心概括、情感延伸要记牢。中考词类活用、通假字考察频繁,不能忽视;句子翻译要看清每个字,不可少翻漏翻。

  “近五年中考都出了材料作文题,给定一段材料,要求考生自拟题目。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谋篇布局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重点,这要求考生要看透材料,看清要求,扣紧材料中提供的关键词句。”程海林表示,近两年作文跑题现象频繁,所以同学们还是要少一点标新立异,多一点成熟稳健。

  作文复习时,可以找出以前写得比较好的作文,重新地去审视、修改,力求达到选材典型,结构严谨,主题明确,情感饱满,语言流畅的佳作。如此准备几篇范文,既可以提高写作能力,也可以作为考试时的参考。此外,要注意积累一些新鲜的材料,以备考场作文之需。时间不足时,可以练习写一写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做到“开门见山”和“卒章显志”。

  最后,在做题目的过程中,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审题,明白出题人的意图,认真地寻求答案,组织答案,提高得分率。考试中还要细心地审题,看清楚题目要求,审清题意,避免答非所问。


(全媒体记者 项珍 通讯员 丁孙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