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财经新闻->正文

重构机制 重建路径 重塑服务
厚植沃土,构筑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圈

  从手握毫米波雷达技术,到建造数字化智能工厂,成为国产毫米波雷达发展的先驱代表,张我弓博士在安庆实现成果转化;

  从最初五个人的小团队发展至近300人的规模化公司,聂良邓博士在新药研发领域不断突破,企业步入高速发展快车道;

  走出校门进入企业,入住安庆人才公寓,享受生活补贴,檀佳莹、胡兴胜等大学毕业生感受到了安庆对人才的关怀和尊重……

  人才是第一资源。安庆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在“内搭平台、外联老乡”的战略引领下,重构机制、重建路径、重塑服务,坚持以人才兴产业、以产业强人才,打造八方英才创新创业热土,实现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14 拷贝.jpg

  安庆市第二届宜礼待才人才周活动启动仪式举行(2023年11月28日摄)。 全媒体记者 路欣 摄

  求贤若渴 以“诚”引英才

  6月17日,楚航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张我弓博士参加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汽车感知传感器工作组的启动会,代表国家队主导其中车载毫米波雷达测试方法AWI13389的国际标准制定。

  一流的企业定标准。

  时间回溯到6年前,楚航科技还仅仅是6个人的德国海归团队,手握毫米波雷达关键技术,但在成果落地的过程中不断碰壁。

  “我们团队2018年9月成立时只有6人,当我们提出想做生产需要地块建厂时,某地方政府认为我们是骗子。机缘巧合来到安庆后,我们感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当时厂区地块还是一片菜地,但在安庆经开区管委会规划里,这里将是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基地。一年后,管委会给了我们超预期面积的标准化厂房,让我们在安庆好好干,这奠定了楚航扎根安庆的最重要的基础。每每回想起来还是很感动,对真正想在安庆创造长期价值的楚航人来说,这是我们与地方政府的双向奔赴,非常美好的一件事。”张我弓告诉记者。

  六年来,安庆楚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产品供应链、自动化流水线及数字化智能工厂的一体化整合,其推出的77GHz毫米波雷达代表了国内车载雷达前沿研发水平和产业化工艺。目前,该公司已建成4条生产线,年产能可达130万套,为中国的自动驾驶、智能网联车路协同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2023年,该公司实现产值约3000万元,2024年预计可突破1亿元。

  张我弓是我市产业人才的代表之一。他怀揣梦想来到安庆,在安庆创业、筑梦,也将以安庆为根据地,让产品及产业辐射全球、惠及大众。

  安庆坚持党管人才,聚焦人才第一资源,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构建条块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锚定建设联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区域性人才强市的发展目标,聚焦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需求,一体推进“战略帅才”“产业英才”“青年俊才”“菁英学子”四大计划,打造引领有力、梯队合理的“金字塔”式人才队伍。集成升级人才政策,制定出台“人才强市20条”。

  高位推进之下,人才纷至沓来。近三年来,全市共引进高层次人才2000余名、青年大学生人才5.8万名,新增技能人才7.4万名,创新创业团队262个,入选省级人才项目33个。

  内搭外联 以“业”聚人才

  我市重建内搭外联路径,以产业集聚人才,形成“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良性循环。

  在宜秀创新产业园,江南大学宜秀生命健康产业创新联合体开园10个月以来,已经入住苏州仪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星际数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

  “我们目前是18人的团队,成员大多数是安庆人,平均年龄在24岁左右,主营出海短剧、小说、动漫作品,后期还将在安庆成立拍摄基地,利用我们的推广优势,将安庆打造成网红城市。目前我们公司还在孵化阶段,等出园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招引更多java软件工程师、拍摄、编辑、剪辑等专业人才。”星际数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事主管许晗宁介绍说。

  在江南大学宜秀生命健康产业创新联合体一楼,由江南大学校友资源联合生物工程学院啤酒实验室青年博导学者共同成立的江大师傅·精酿品牌即将落地,这里以“前店后厂”的模式,年产精酿啤酒100吨,目前麦芽粉碎机、麦汁泵、制冷机等设备正在制作中。

  “这是宜秀区政府和江南大学合作共建的政产学研深度合作科创平台,主要将江南大学的科技成果、科技资源与宜秀区结合起来,一方面引进食品相关企业进行培养孵化,一方面借助江大教授领衔的检测中心为宜秀区食品企业提供相关服务。这里将打造成大健康产业领域的研发高地、产业高地、服务高地和人才高地。”江南大学宜秀生命健康产业创新联合体负责人吴小军博士表示。

  我市创新实施“内搭平台、外联老乡”发展路径,做优人才平台载体,充分发挥安庆籍在外人才资源优势,实现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

  厚植平台优势,做大做强园区平台,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推动全市1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与沪苏浙园区开展紧密型合作共建。开发区成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主力军,吸纳产业人才集聚。

  深化市校合作,常态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与110家高校成立“百校联盟”,与浙大、北化大、合工大合作共建实体化产业研究院。

  落实党政领导“一对一”联系服务专家机制,常态化开展“访贤问能”,每年定期举办宜商大会、“唱黄梅、兴安庆”圆桌会议、院士专家恳谈会,与广大人才增进感情、交流信息、对接项目,成功招引美的、正威、国轩等一批百亿级项目,加速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

  用心服务 以“暖”留人才

  在安庆高新区,安徽普利药业有限公司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钆特酸葡胺化学原料药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这标志着该公司钆造影剂有了新突破,能全面满足全球钆造影剂的原料药质量需求。

  落户安庆以来,该公司总经理聂良邓博士全面负责安徽普利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对安徽普利生产订单、产能建设、组织建设与发展、质量体系建设、智能制造等目标负责,成立安徽普利技术中心,研发生产抗感染、造影剂、抗肿瘤等原料药30余种,申报创新发明专利58项。

  “安庆有良好的产业链,交通便利,高新区管委会领导专业真诚,吸引我们来宜投资。在建设生产过程中,我们也享受到了土地补贴、设备补贴以及贴心服务。我个人2023年也入选了‘宜城精英人才’,享受了30万元的奖励。选择安庆,值得!”聂良邓表示。

  安庆培树“才聚安庆、宜礼相待”工作品牌,当好各级各类人才的管家,让人才愿意来、留能住、扎下根。“人才强市20条”,真金白银给予人才生活、购房等补贴,倾心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后顾之忧。

  5月20日,秦潭湖畔人才公寓启用,这是专为我市各类人才而建的温暖之家。今年1月来宜工作、首批入住秦潭湖畔人才公寓的安徽大学研究生檀佳莹对人才公寓很满意。“之前住在单位附近的老小区,家具家电经常会坏,现在住在公寓里,空调、洗衣机、热水器、冰箱等家电都是全新的,住着舒适,而且也很安全。”檀佳莹说。

  去年7月通过校招入职环新集团的胡兴胜,也住在秦潭湖畔人才公寓,相较于以前住在厂区附近的老小区,生活不便,他更喜欢目前的生活环境。“公寓离安职院很近,充满了活力,可以在校园打篮球,也能去秦潭湖散步。目前月租金850元,和之前的租金差不多。每个月还有1500元的生活补助,我感觉安庆政府对人才很重视很关爱。”胡兴胜表示。

  引凤来栖,更要引凤长栖。

  安庆,用“贴心”的服务留住人才,高起点规划运营皖西南(安庆)人才服务中心,开辟线下窗口,配备服务专员,开通人才热线,打造人才来宜“第一站”。建成运行57家人才驿站,延伸人才工作触角,开辟人才管理服务新阵地。升级“宜城优才卡”3.0版,开发“人才码”,推行“码”上服务,组建人才服务联盟,涵养创新愉悦的人才生态,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


(全媒体记者 雷琳琳 通讯员 姚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