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这对“反差萌”远不止“看上去很美”

  “小锅巴”的名号早就响了。最近,跟她一起火起来的,还有一位皮肤黝黑的“80后”驻村书记项龙和短视频账号“Hi潜山”。

  流量时代,火起来经常带着些偶然,但这对“反差萌”的探村故事在网红经济的浪潮中“出圈”,却有一二必然。这当然少不了短视频团队的深耕细作,更是真实、自然的海量乡村元素在现代社会的价值突围。它的价值绝不限于供人娱乐消遣,也在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千条万条,让群众受益是第一条。早在2023年暑假实习时,郭纯就受邀协助打造“第一书记潜山分团”IP抖音号,“小锅巴”的外号也逐渐响亮。去年底,小郭又成了“Hi潜山”的探村主人公之一,继续推动农副产品销售和推介文旅资源,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评论区里,“小锅巴和项书记啥时候来我们村?”——这样的“表白”一个接着一个,许多身在异乡的潜山人纷纷留言表示想回乡谋发展。评论区外,乡村特产的销路宽了,文旅火了,乡亲们还学到了致富门路。可以说,“Hi潜山”之所以受到欢迎,就在于真正让群众受益,从而赢得了群众实实在在的口碑。毕竟,谁不说俺家乡好,谁不愿咱家乡好呢?

  第二,眼睛要向下。以轻松的方式拍出接地气的视频——这是团队对“Hi潜山”基本风格的定位。天然的乡村背景,乡土的剧情,直白的对话,真实的内容,接地气的主播,不过度修饰的运镜和剪辑,这就是一个“纯真度”很高的“村播”。镜头前,项龙、郭纯与各村书记一本正经玩梗、轻松活泼探村,让人有种“复得返自然”的自在感。不难发现,视频团队下足了功夫,眼睛向下、脚踏实地,把村情摸得足够清,笑点才能恰到“好处”,带着“泥土味”的视频才能挠到游客的“痒处”。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点开“Hi潜山”,每集不同的开场后,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每个村不同的乡土风貌、精神气象。既尊重农村发展原貌,又遵循不同村子自身发展规律,有的种中药材,有的打文化牌,一村有一韵,这些村子美得很不一样。正是立足各自的具体情况,每个村都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优解”,或许他们还在跋涉探索,这些藏于“深巷”的“酒”正在酝酿着远播千里的“香”,各美其美,才能美美与共。

  “去看潜山175个美丽的村庄。”第一期视频里,项龙和郭纯热情邀请网友跟随他们的脚步去探村。

  175个村庄走遍之后,他们拍什么?探过村,疑惑就被这对反差组合的质朴和视频的清新亲切打消:这个没有带货的短视频,打开的是更多、更远的美好。探村有画上句号的那一天,可生生不息的永远是生活,那热气腾腾的乡村生活。


(李 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