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筑致富道路 引来千万项目
一个深山穷村的十年蝶变
10年前,平均海拔600米的岳西县店前镇天台村还是个地广人稀的贫困山村,10年来,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一茬接着一茬干,砂石路变成柏油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如今该村不仅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更拉来了千万元大项目。
9月10日一早,记者在店前镇坐上驻村第一书记方向的车,沿着361省道前往天台村。对于这条镇里通往天台村的唯一道路,方向感慨颇深:“这条路我走过无数趟,亲眼看着它从破烂的砂石路变为平坦的柏油路,如今,又成了村里的致富路。”
今年是方向第二次作为驻村干部来到天台村。2014年,方向作为市第6批选派干部,被市交通运输局选派到天台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当时的天台村基础设施落后,没有集体收入,是个远近闻名的“落后村”。
要想富先修路。在市交通运输局的扶持下,方向发挥部门资源优势和自身专业特长,亲自勘测路线,多方筹措政策资金,争取到了店前镇到天台村11公里“S361省道灾毁恢复重建项目”,工程总造价910万元。2017年又建成天台村至田头乡32公里的工程项目。通村主干线道路的修建彻底改善了天台村交通面貌,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现在,天台村水泥路实现户户通,道路基础设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呼方向“修路书记”。
从店前镇出发大约10分钟,路旁的山坡上出现一片竹林。“天台村竹林面积大、田地面积小,每年二月到四月,不少村民带上锄头、篮子去挖竹笋。不光竹笋,村里还有野菜、茶叶等,当时,我就想能不能把这些做成产业。”方向说。
经过商议,他和村“两委”班子确定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开发以竹笋为主的农副产品。将村里闲置小学改建为厂房,购置烘干机,改造生产用电、订制特色包装袋。如今,村里每年农副产品可为集体带来10万元利润,加上光伏等产业,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
在盘山柏油路上又行驶10分钟,记者眼前出现一片正在施工的工地,10余名工人们正在加紧铺设附属设施。“这是我们招商引资的康养项目,一期总投资1000万元,建设服务中心800余平方米,配套停车场、园林景观等5000余平方米,二期将建设高标准民宿。”方向介绍道。
小山村何以拉来千万项目?其中奥秘不光是十年间基础设施和集体产业的蝶变,还有对旅游资源的充分挖掘。
“我们村与司空山相望,风景优美,但‘酒香也怕巷子深’,以前村里的景点一直无人问津。”方向说。近年来,在3A景区司空山景区的辐射带动下,该村通过在国省道、高速出口设置景点标志,打响村内黑龙潭、滴水岩、天台庵等景点知名度,与司空山、司空禅峡等旅游资源串联。同时,组织开展共建活动,并邀请“驴友”前来打卡宣传。渐渐地,天台村的人气旺了起来,年接待游客1万人次,新开了3家农家乐,更是通过共建活动拉来千万元的康养民宿项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因此,后期我们打算租赁村民的闲置房屋,将其改造成民宿,这样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又能带动村民增收。我们还打算进一步挖掘天台村及周边旅游资源,完善景点的配套设施,按照‘康养健身’‘民俗体验’等主题打造‘环村’游。”对于未来,方向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