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牢记殷殷嘱托 勇闯改革新路->正文

【75周年·安庆蝶变】阔步迈向制造名城

作为中国近现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工业一直是安庆这座城市的“脊梁”。

l_CB20241015164322530080_02.tif.jpg

安庆振宜汽车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正在生产加工新能源汽车车身。 全媒体记者 路欣 摄

忆往昔,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机动船、第一部电话机在此诞生,雄厚的工业实力让安庆一度成为安徽经济的领头羊;看今朝,汽车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纺织服装等产业聚链成势,百亿级项目接二连三,安庆正朝着制造名城的目标阔步向前。

招大引强

产业体量日益壮大

9月27日,在桐城经开区,桐城国轩二期项目正在分阶段稳步建设中。今年新投产的二期M300生产车间内,工业机器人正在换卷、装盘、扫码、检测,每天有5万支新能源锂电池在这里下线,并销往海内外。

桐城国轩是安庆市提出“内搭平台、外联老乡”新路径后第一个落户安庆的百亿级以上的项目。项目一期已建成规模10GWh,其中5GWh方形电芯生产线及配套的模组、Pack生产线各两条,已于2022年8月实现投产,生产的方形电池和圆柱电池定向出口海外,同时为国内一线品牌主机厂配套。预计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达400亿元。

“桐城国轩的今天离不开桐城新能源产业链的日趋完善,更离不开家乡日益向好的投资营商环境,未来桐城国轩将立足动力电池,并进一步开发储能领域,挖掘风光储一体化市场,积极开发绿色能源产业,为桐城地方经济乃至安庆发展贡献国轩力量。”桐城国轩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平说。

近年来,安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创新实施“内搭平台、外联老乡”发展路径,建立40余万人的安庆籍在外人才库,组建全球宜商总会,制度化办好中国宜商大会、“唱黄梅、兴安庆”圆桌会议、院士专家恳谈会等重大活动,推动宜商回归、人才回乡、项目回引、资金回流。

几年时间里,上海、北京、深圳……安庆招商的半径越来越大;李缜、王孙根、方洪波……“金凤凰”反哺家乡投资的故事越来越多;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单个项目投资的体量越来越大。

2021年以来,宜商回归项目达200多个,总投资超1500亿元;2022年以来,安庆籍院士们引进的项目总投资超170亿元。安庆已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已连续三年保持10%以上增速,并多个季度获得省投资“赛马”激励。

随着“双招双引”的纵深推进,美的新能源、桐城国轩新能源、衡川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等一批质量高、投资大、牵动性强的项目陆续落地并建成投产,为我市工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转型升级

“智”造水平节节高升

位于怀宁县的安徽思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21年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该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内,机械臂起起落落,每隔90秒,就有一件新能源汽车构件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

“我们引进的‘博克纳’自动化设备,能够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同时让成本降低10%。”思明汽车公司生产经理张军峰介绍,由于该公司采用全流程智能化制造,其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结构件轻量化率整体减轻16%以上,产品合格率达99%以上。

目前,该公司建有11条智能化生产线,配备70台数控机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改造让企业生产效益有了大幅提高。“今年上半年,我们已销售产品约150万件,销售额近5000万元,同比增长40%左右。”该公司项目经理陈小娟说。

不仅是新企业走上了“数智之路”,老企业也在纷纷转型。

作为扎根安庆多年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环新集团也开始了“智能”转型之路。

走进企业生产车间,云平台控制中心的屏幕上,当前生产进度、月累计包装完成实绩、送检实绩等数据和变化趋势一目了然。

设备综合效率提升9%以上、人均效率提升25%,人均利润提高60%、因效率改善减少设备投资4000万元,数字化节能每年节约电费600万元……环新集团副总经理潘斌介绍,从2018年开始,企业就致力于数字化建设,开始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智能化转型。去年,工信部公布了300家5G工厂,环新集团下属2家企业入围。

作为老工业城市,近年来,安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安庆工业发展的“甲级队”。高端化方面,推动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活动、发明专利全覆盖,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智能化方面,支持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智能制造业务创新,逐步实现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智能化转型;数字化方面,搭建“安庆工业大脑”,鼓励企业网联上云;绿色化方面,以产品、供应链、工厂、园区为抓手,加快建设形成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四位一体”的绿色制造体系。

截至目前,安庆已培育省级智能工厂20家,省级数字化车间9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4家,国家级绿色园区4家,省级绿色工厂53家。

聚链成势

优势产业千帆竞发

1991年,安庆汽车厂生产出安徽第一辆安达尔小轿车,作为安徽本土第一个汽车品牌进入国家汽车产品目录,在安徽汽车产业史上打下深深烙印。

近年来,安庆从单纯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到依托汽车整车带动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汽车产业向中高端转变,做响汽车区域品牌。随着江淮汽车、振宜汽车、福田雷萨为代表的三大整车厂,以及福莱克斯、威灵等相关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投产落地,安庆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整车制造为引领、汽车零部件为基础和支撑、汽车服务业为补充的汽车产业体系。

平台载体是安庆千亿汽车产业的有力支撑,作为安庆工业经济的重要阵地,安庆经开区在整车项目的带动下,汽车产业链也逐步完善,活塞环、缸套、钢板弹簧、轮胎……各类项目纷至沓来,并建设、投产。

不仅是汽车及零部件,以安庆石化、曙光集团、泰发能源等基础原料生产企业为龙头,飞凯新材料、虹泰新材料、中玺新材料等下游化工新材料企业在此聚集,构建起丙烯腈—苯乙烯深加工、乙烯深加工、碳四深加工、氰基化学品等产业链条,千亿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蓄势而起。

以华茂集团、申洲针织、宿松红爱等企业为龙头,全市聚集各类纺织服装企业2000余家,产业集群数量占全省一半以上,形成从纺纱、织造、印染、面料、服装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纺织服装产业加速迈向千亿级。

与此同时,商业航天产业在高铁新区一期19.63平方公里布局,成功引进星际荣耀投资50亿元的“中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总装、液体火箭总装及试验基地项目”、中科西光“高光谱卫星数据中心及卫星制造项目”等项目落户,商业航天产业也在全力建设。

当下的安庆坚持工业立市、强市,统筹推进主导产业加速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步伐越来越快。

(全媒体记者 余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