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
书写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 美丽安庆建设迈上新台阶
10月30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全市生态环境和资规部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生态环境方面,我市坚持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显著,安庆的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生态越来越优美。2023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34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首次监测时下降了32%,连续三年全面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长江(安庆段)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全市地表水优良比率较2015年首次监测时提高了10.6个百分点;全市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省级“无废城市”建设全面启动,《安庆市无废城市建设条例》颁布实施。
我市坚持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修复,做好保护和转化两篇文章。全市累计创成5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岳西县、潜山市、怀宁县、太湖县、桐城市)、两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岳西县、潜山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现全覆盖。我市持续聚焦特色物种保护,建成了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长江(安庆段)已经成为江豚种群分布密度最高的江段之一;被列为濒危物种的东方白鹳今夏首次在菜子湖被记录。我市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持续深化“两山银行”建设试点,建设大别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特色生态产业,安徽古井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长风沙番茄谷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接续建成。
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满足人民群众期盼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两项重点工作。我市狠抓突出问题整改,聚焦人民群众“家门口”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持续推动整治餐饮油烟、噪音扰民、恶臭异味、道路扬尘,保障人民群众合法环境权益“四整治一保障”专项行动,累计整改问题6240个;连续三年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历次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反馈的324个问题已经整改完成286个。我市着力推动绿色发展,持续推动产业、能源和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推动安庆石化、曙光化工等实施整体提升或搬迁入园,持续提升传统产业绿色发展水平。
自然资源工作方面,我市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市划定耕地保有量519.6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449.7万亩,实有耕地534.1万亩,实现“三连增”。安庆市和桐城市、怀宁县、宿松县因“耕地保护成绩突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闲置土地处置效果明显”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我市积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时获批,“一带一轴一环三城”城市设计为安庆城区规划建设确定“四梁八柱”;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2021年以来,“网格化”清理处置闲置低效用地5.21万亩;实现项目用地应保尽保,2023年全市获批建设用地5.62万亩,位居全省第一。
我市抓紧抓实地质灾害防治,加强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建成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市县乡三级一体化垂直管理;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845处,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