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携手打造省际边界管理新样本

  “一街”跨两省,“一室”护两地。12月6日,行走在安徽省宿松县佐坝乡梅园村与湖北省黄梅县独山镇东观村接壤的光岭街,悬挂在东观村党群服务中心外的“黄宿边界省际联防东观警务室”13个大字格外醒目。在东观警务室,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东观警务室设立以来,受理的37起边界纠纷均及时化解。、

  (《安庆晚报》12月11日)

  “一街”跨两省,“一室”护两地。这样的管理模式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创造性地为各地省际边界管理提供了新经验。

  省际边界是个复杂的存在。尽管相邻地区人们毗邻而居,文化相近,人文相通,但因为分属不同区域,条块分割状态,给管理带来了特定的难度。这种难度,一方面是由于人员分散居住与相互流动带来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地域的客观原因造成。在发生冲突与矛盾时,易于形成“一边倒”的态势,即所谓的“胳膊肘往里拐”情况。再者各地行政管理手段存在差异,同一件事有可能存在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形。

  因此,如何改善省际边界的管理,让毗邻两地居民就像走亲戚那样,你来我往中,真正能和平共处,亲如一家,考验了省际边界各方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

  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针对省际边界的特点,基层组织与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好文化相近,人文共通的先天有利条件,面对问题时,多从文化与习俗的角度出发,厘清矛盾源头,坐下来以理说事,打好心理牌,做好相应的说服与解释工作,寻求处理问题的最大公约数,找出最佳的处理方法。这种方法既要使双方都能接受,而且又不与地方政策相抵触;另一方面是政策面的共治,各方管理者要多沟通,建立沟通机制,联合办公,以协同处理矛盾与纠纷。这方面“黄宿”两地共治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同时,各方还要尽力做好辖区内的普法宣传工作,提高居民的法制意识与水平,为依法行事、依法治理提供坚实基础。除此,不妨花些气力搞好省际文明共建,利用传统节假日,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并鼓励与组织居民像走亲戚那样,相互经常性地走动,以增加理解与情感,以共建达到共治。

  在省际边界管理上,“黄宿”两地共治模式经验值得总结,也能够复制推广。但在具体问题处理上,各地还必须结合当地特点,借鉴经验中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实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各方携手同行,最大程度上求同存异,以共建共治的方式打造出省际边界管理的新样本。


(未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