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年度投资17亿余元 建成提升工程387处
农民从“喝上水”变为“喝好水”
开栏的话
天下之大,民生为最。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今年,我市继续大力实施50项民生实事,围绕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10个方面,集中力量做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即日起,安庆日报开设“办好群众事 答好民生卷”栏目,盘点这一年的民生实事。敬请关注。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截至11月底,全市已建成农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387处,完成投资17.45亿元,792个不能24小时供水的村庄实现全天候供水。
12月12日上午,岳西县莲云乡莲塘村象形组村民陆孟奎拧开水龙头,干净澄澈的自来水喷薄而出,向四周溅起白色的水花。“原来不行,暴雨期自来水就浑浊,干旱时自来水就会时断时续。”陆孟奎说,现在好了,供水不仅稳定,而且水质好、水压大。
现年74岁的陆孟奎,在岳西的山里住了一辈子,先后经历了“河里挑水吃、井里吊水吃、水龙头放水吃”。通上自来水后,陆孟奎家生活方便多了,但因私人水厂管护运营不善等缘故,陆孟奎家的自来水供应得不到有效保障。
不仅是陆孟奎家,莲塘村党总支书记储身玉说,“暴雨则浑、久旱则枯”的情况在该村内较普遍,共涉及全村12个村民组、430余户1500余人。该村结合县里实施农村供水保障提升改造工程,收回私人水厂经营权,对原有取水水源、输水管线等进行提升改造,彻底改变了“暴雨则浑、久旱则枯”的情况。
12月12日下午,店前自来水厂值班室内,自动化远程控制系统前,值班员李德纯通过操作键盘,就能查看60余公里主水管道运行情况,如水压指标如何、有没有破损漏水、水质指标(余氯含量)等。曾经,店前镇只有一个运营20年的老水厂,设备陈旧老化,水质浑浊,供水不正常,时断时续。
2023年该镇结合项目资金,新建店前自来水厂,今年1月新水厂正式通水,设计日供水量3000吨,覆盖店前集镇及周边8个行政村,惠及15000人。
岳西是纯山区县,供水保障难度大。今年以来该县持续推进农村供水专项整治,成立6个专班开展专项督查;积极推进农村供水标准化工程建设,累计整合各类资金5亿元,实施标准化集中供水工程217处,已完工139处,正在实施78处,预计年底前完成,受益人口11.4万人。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原则,建设农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427处,投资18.09亿元。目前,已完工387处,完成投资17.45亿元,投资完成率96.9%。预计项目全部完成后,全市自来水普及率将由95.5%提高到98%,规模化工程覆盖人口比例由79.5%提高到81%。
我市还有序推进农村供水县域统管,目前宜秀、迎江、大观、怀宁基本实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望江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完成后实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其余山区县(市、区)政府已出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实施方案,正在全力推进,力争2025年完成。
目前,我市针对农村供水安全在积极梳理群众投诉的同时,强化分析研判,在解决个性问题的基础上,推动解决一批共性问题。同时关注天气信息,分析研判雨雪冰冻天气对供水影响,制订用水计划和保供方案,统筹抓好水源和管网调度、制水设施和输配水管道维养等工作,全力保障农村供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