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湿度长时间低于40%,皮肤表面电阻值增大
天气干燥 当心“静电刺客”
穿脱衣物“刀光剑影”,开个门锁“电光石火”,碰一下手机“嗞嗞作响”,连指尖都被刺痛……进入冬季,不少市民都有同感,遭遇“静电刺客”,尤其是今年入冬以来,安庆连续多日没有明显降水,天气相对干燥,市民频频被“电”,不堪其扰。
人体为什么会产生静电?安庆市科技馆科技辅导员方伟介绍,研究表明,人体产生静电一般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干燥的空气;二是不导电的化纤衣物。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多风,少雨雪,气候十分干燥,空气湿度长时间低于40%,这就造成皮肤表面异常干燥,电阻值增大。当人体活动时,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导致局部皮肤有大量电荷堆积。如果身着化纤衣物,电荷不易导出,如果手碰到金属导电物,人体静电会突然释放,手指就会有被电击的感觉。此外,现代城市建筑是高楼大厦密集,房屋多由钢筋水泥浇铸而成,再加上使用大量的电器设施,室内静电积聚不易释放,加之纯毛、羊绒、化纤服饰的广泛应用,所有这些都可产生强大的静电,使人们生活在越来越强的静电包围之中。
“这个冬天静电太厉害了。”市民陈瑜告诉记者,家里准备了牛奶绒被套过冬,周末套被子时手被“电”得不轻,还有梳头时两鬓的头发飞舞总粘住脸颊,皮肤也干燥发痒。
对此,安庆市立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潘霄汝介绍,冬天天气干燥,静电频发,这对皮肤的影响不容小觑。静电不仅令人产生不适症状,还可能对皮肤造成多个方面的影响。比如,静电会吸引水分,导致皮肤表面的水分流失,加剧皮肤干燥,使皮肤变得紧绷、脱皮;静电的放电过程可能刺激皮肤,对于敏感性肌肤的人来说,可能会引起红肿、瘙痒等不适症状;静电产生的高能电荷可能破坏皮肤细胞,加速皮肤老化过程,导致细纹和皱纹的出现;皮肤的天然屏障功能可能因静电的刺激而受损,导致皮肤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感染。
潘霄汝表示,进入冬季,人们更倾向于选择保暖性更强的羊毛、聚酯纤维类的面料,这些面料容易产生静电。棉、麻、丝等衣料相对来说不易产生静电。平时清洗衣物可以添加柔顺剂浸泡,也有一定的防静电效果。为了缓解静电对皮肤的影响,建议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湿度,贴身穿着纯棉等天然纤维衣物减少静电产生,以及使用保湿护肤品保持皮肤水分。此外,冬季梳头尽量选择木梳、牛角梳子,能够有效抑制静电的产生。多吃蔬菜、水果、酸奶等酸性食品,多饮水,同时补充钙质和维生素C,可减轻静电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