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财经新闻->正文

安庆以新型工业化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向“新”而行 向“智”而进

  连续四年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两大主导产业产值(营收)双双破千亿元、工业对GDP贡献率接近40%、未来产业迅速布局……近年来,安庆市趁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春风”,坚持工业立市、兴市、强市导向,全力实现从“工业老城”到“制造名城”的蝶变。

14.jpg

  4月10日,在中信博光电科技(宿松)有限公司智能生产车间内,工人对层压后的光伏板进行削边。全媒体记者 江胜 通讯员 陈星 摄

  产业乘“云”驾“数”迈向新能级

  传统产业之变,折射发展动能之变。近年来,安庆深入实施数字赋能行动,加速点燃数字经济“强引擎”。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加入到“智改数转”的行列中来,实现了从“手工生产”到“智能制造”的“骐骥一跃”。

  走进位于安庆经开区的安徽环新集团ATG公司,1600多台数字化智能生产设备正在全速运转,在各道工序的显示屏上,当前生产进度、月累计包装完成实绩、送检实绩等数据和变化趋势一目了然。

  “我们的智慧工厂通过云台控制中心对厂内3200多个点位提取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应用,每3秒钟就可以更新一次生产、质量、能耗等各方面的数据,并对各项数据进行建模分析,采用仿真设计技术进行工艺优化,确定最佳研发路线、技术路线等。”安徽环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明介绍道。

  作为扎根安庆多年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近年来环新集团坚持以新质生产力驱动企业升级,累计投入2亿元资金进行数字化改造,在“5G+工业互联网”两大“法宝”的助力下,工厂越来越智能,企业也迎来了跨越式发展。

  “对比改造前,我们的人均效率提升了25%,产品研制周期缩短了180天,产品不良率降低了10%,设备利用率提高了20%,每年节约电费约600万元。企业年产值从2023年的43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3亿元,增长幅度为23%。”金明说。

  在宿松县复兴镇套口村宇宏纺织公司,生产车间内机械轰鸣,偌大的生产车间里只有数名工人骑着小型电动设备来回穿梭,不时驻足检查机器运行情况。

  “我们引进了粗细络联等先进设备,所有工序实现自动化、半自动化,不仅大大减少了人力投入,而且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也大幅提升。”宇宏纺织公司负责人何响林指着正在高速运转的纺纱机说,“智改数转”后,生产全流程变得更轻松、更数字、更智慧。同规模的生产线,原来需要几十名工人,采用智能化生产设备后,两三名工人就能完成生产线的操作,而且现场工人只需巡检,其他工序全部由智能化系统操作完成。

  2024年,该企业在全镇率先进行“智”变升级,引进投资4200万元的年产3000吨智能纺织项目,购买了25台(套)涡流纺纱机、精梳棉机等先进生产配套设备,形成5条智能高效生产线,每天一班只需要10余名工人,产量却能达到10余吨,年产值达8000万元。

  2024年,安庆市入选安徽省发展数字经济成效明显地区,安庆经开区、安庆高新区获评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截至目前,全市数字化转型二级及以上企业1558家,已培育省级智能工厂20家、省级数字化车间92家,数量分别居全省第3、第5。打造市级智能工厂91家,数字化车间183家。

  集群化之路锻造发展“向心力”

  安庆是工业大市,全市有18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盘子大”的同时,创新发展能力较弱、龙头企业少、低端产品内卷等问题凸显。如何破解“小”“散”“低”等发展桎梏?安庆的答案是走集群化发展之路。

  太湖金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太湖县“中国膜都”的起源。十多年前,金张科技落户太湖时,还只是一家从上海外迁来的生产绝缘胶带的小企业。扎根太湖后,金张科技致力于研发创新,自主研发的防蓝光光学功能膜材料填补国内健康显示护眼膜领域的空白,先后获评安徽省新产品、安徽工业精品和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随着金张科技的落户,太湖的功能膜产业不仅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更为从“1”到“100”埋下了伏笔。

  “我们是半导体零组件制造商,每月用膜超2万片,年用量在30万片左右。”安徽泓冠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设备部经理孟庆波说,太湖已成规模的功能膜产业可为公司提供原材料,这也是公司选择落户太湖的原因之一。

  奔着“膜”来的还有安徽巨泰集团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业从事手机屏幕保护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于2020年落户太湖。“太湖膜产业链完善,上下游企业集群,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公司总经理助理何炜说。

  近年来,太湖县以平均每年新增13家企业的速度,集聚功能膜及延链企业90家,形成以基膜及涂层材料为产业链上游,以偏光片离型膜、光学胶等涂布产业为中游,以显示模组、膜切、半导体等膜材料应用为下游的产业链条。同时,该县突出品牌塑造引领,深入实施工业提质扩量增效倍增行动,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2家。

  4月14日,走进望江童装城的芷欣缘服饰有限公司,工人们正有序将童装产品发往全国各地。

  “今年是我从事这个行业的第8个年头,见证了望江童装产业一天天发展壮大,这源于一个好平台。”公司总经理曹志介绍,公司去年销售量达到60万件,今年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下半年。

  自2014年童装城建成以来,望江经开区已吸引500余家商户入驻,并吸纳10余家物流、快递企业,每天有数万件订单发往全国各地。目前,望江全县从事服装生产、加工制造、物流配送等行业人员超5万人,年网络销售规模达100亿元。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近年来,安庆市以延链补链强链为统领,以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紧盯特色产业上游原材料、机械制造,下游市场应用等方面招大引强,推动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由“配件时代”向“整机时代”迈进。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太湖县功能膜新材料、桐城市绿色包装、望江县童装、潜山市制刷4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其中,太湖县功能膜新材料、桐城市绿色包装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总数位居全省第2。全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年均增长幅度保持在10%以上。

  抢滩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

  促进传统产业“向高而行”的同时,安庆也在积极抢抓机遇,迅速布局新赛道。

  在安庆经开区,商业航天产业在占地面积19.63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区一期成功布局,引进星际荣耀投资50亿元的“中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总装、液体火箭总装及试验基地项目”、中科西光“高光谱卫星数据中心及卫星制造项目”等项目落户,商业航天产业全力建设。

  在安庆高新区,聚焦生命健康、生物科技“双生”产业的双生谷片区建设正酣,占地面积4.6平方公里的起步区成效初显。正在建设的两大主体项目中,双生谷规划展示馆将作为“双生谷”规划展示、双招双引和综合服务的窗口;双生未来科技城是项目落地的重要承载平台,包含研发孵化区、中试生产区和生产车间三大功能区,同时提供完善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在岳西县,安徽省首条邮政物流航线发挥安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在全省率先探索“低空+山区邮政物流”模式,利用当地皓翔航空公司研制的H-601等机型,将邮件从岳西县莲云邮件处理中心运送至响肠、毛尖山邮政网点,飞行时间分别为12分钟和13分钟,相比于传统邮政运输,运输时间缩短300%以上,运输成本节省150%以上。

  商业航天、“双生”产业、低空经济、新型储能、人工智能……一个个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在安庆落地扎根、发芽开花,为安庆这座工业老城带来强劲新动能。截至目前,全市战略性新兴企业超600家,产值规模突破千亿元。

  眼下,安庆正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向着“百强”目标冲刺。

  ——谋划制定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强化政策解读,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推动“小升规”,力争2025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0户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5%以上;

  ——实施新一轮实施“千亿技改、千企升级”专项行动,滚动实施100个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力争2025全年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0%、15%以上;

  ——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行动,分行业打造产业“尖兵”,推动优质企业提质扩量增效,力争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以上,争创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持续打造省级数字化改造区域样板,实现重点行业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规下制造业数字化应用全覆盖。力争新培育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0个以上,在国家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实现新突破。


(全媒体记者 余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