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动起来”成为更好的自己

  近日,安庆一些中小学将操场变成“巨型游戏盘”,通过趣味地面彩绘游戏吸引孩子们进行体育活动,在飞行棋、跳格子、数学棋盘等创意活动中释放活力,让“每天锻炼2小时”从政策要求变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日常。

  (《安庆晚报》4月17日)

  当我们谈论孩子们“动起来”的时候,往往第一反应是为了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诚然,运动是强身健体的最直接手段,但如果仅把“每天锻炼2小时”理解为身体上的训练,未免局限了体育教育真正内涵。身体在动,心智也在成长;游戏在玩,教育也在进行。事实上,“动起来”的意义,远远不止于锻炼身体。

  从飞行棋到跳格子,从地面数学棋盘到节气挑战,安庆各中小学用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彩绘“激活”了普通水泥地,也“唤醒”了孩子们运动热情。在这些巧妙设计中,我们不只看到了活泼的课间游戏,更是教育理念升级和课程不断突破创新。

  “动起来”可以让学习更轻松。运动不再是体育课的“专利”,而是与语文、数学、安全教育、传统文化等学科形成一种自然融合。孩子们在跑跳之间了解更多科学知识,在玩耍过程中掌握各项生活技能。将学习内容通过趣味化场景转化为实际操作,不但提升了课堂外的知识转化率,也缓解了学生对单一枯燥学习内容的排斥。运动,正在悄然成为一种跨学科的教育载体。

  “动起来”促进了心理健康的成长。运动作为天然的“情绪疏导器”,能有效缓解焦虑、提升幸福感。在彩绘地面上跳跃、奔跑、协作,孩子们尽情的跑跳欢笑,建立了同伴间的信任与默契。那份源自身体的释放,化解了课业压力,也打破了孤立与冷漠。孩子在运动中学会交往,在笑中增强自信,这些心理层面的成长,或许比一次考试成绩更值得关注。

  “动起来”也赋予了教育更多包容性与公平性。乡村学校体育设施相对有限,但一块空地、一副彩笔,就能打造出人人参与、个个欢喜的共享空间。这种创意不仅突破了资源壁垒,更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益”的教育范例。孩子们无论身处城市还是乡村,只要有想象力与行动力,就能在运动中找到平等与尊重。

  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单一“传授”,更在于言传身教。今天我们为孩子设计了怎样的寓教于乐活动,明天他们有可能以怎样的状态面对生活。“动起来”,既是一场运动革命,也是一种教育哲学的回归。当孩子们在一格一线之间奔跑跳跃时,他们不仅是在完成一项锻炼任务,更是在建立与身体、与知识、与他人、与世界的深层连接。

  我们呼吁,让校园多一点灵动空间,让教育多一点身体智慧。让每一次“动起来”,都能成为一次触及心灵的成长旅程。身体动了,眼界开了,心灵也会跟着强大起来。


(孙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