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在长三角最大的县级蓝莓种植区怀宁县,当遍布于田间地头的数万株蓝莓树还在吸吮着阳光雨露,滋养着小小果实尽快成熟之时,刘金龙家的蓝莓已上市售卖一月有余,这是他改变蓝莓种植模式后的第一个采摘期。
(《安庆晚报》4月11日)
刘金龙基地的蓝莓比普通的蓝莓提前三个月成熟,蓝莓的错季上市,使他的蓝莓每斤零售价达到80元至120元,比普通价格蓝莓高出3至4倍,翻了几番,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启迪。
注重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实现蓝莓种植模式转型,抢得市场先机。一系列对蓝莓传统种植方式进行变革和创新,催生出了蓝莓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实现了蓝莓当年栽培、当年挂果。且蓝莓品质也大大提升,亩均产量比传统地栽种植模式提高三至四倍,因而抓到热点、拔得头筹、适应了消费者尝鲜的需求,使蓝莓的价值翻了几番。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先进生产要素的培育和聚集,人才更是其中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无论是新技术的研发推广,还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构建,最终都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来实现。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我们要加快培育一批像刘金龙这样的新型农业劳动者,打造一支思想开放、技术过硬的职业农民队伍,释放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动力。要打造田间学校与网络课堂相结合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践平台,培育一批掌握现代农业技能的高素质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化农业。要创造条件让他们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推广的中坚力量,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环境,包括完善激励机制、提供发展平台。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将现代新技术、新模式运用到农业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生产力。这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认知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打造农业强市、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让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卖上好价格,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