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汽车车友->正文

探索商用车电动化市场发展路径

  在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中,商用车电动化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要提升商用车的电动化水平,关键是经济效益,用电动化为用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是决定商用车电动化程度的关键。4月17日,由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iCET)主办的商用车电动化解决方案BestECV™发布会邀请各方代表,共同探讨商用车电动化市场发展路径。

d4175424-8b12-41d5-a79a-de10f7805809.jpg

  BestECV™核算大模型推动商用车电动化转型

  科学精准地定位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电动化转型突破口,推动车队实现高效、安全的电动化过渡,帮助车队预判转型过程中的成本、效益与潜在风险,提升用户对电动商用车实际应用的接受度,是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于2020年启动的BestECV 最优电动商用车项目的目的,经过三阶段探索,BestECV™核算大模型成型,集成商用车应用场景电动化评估、车队电动化成本核算及减排效益核算、车型选择等功能,为车队电动化转型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

  BestECV™核算大模型的相关功能基于www.bestecv.com 网站实现,目前该网站已正式上线。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名誉指导主任安锋表示,商用车电动化进程必须坚持场景化思维,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技术支撑的多维推进机制。BestECV™平台已接入全国商用车销售数据、精细化车型参数数据库及动态政策库,项目团队将持续推进模型功能的迭代优化,深化"数据-AI技术-应用场景"的有机融合。作为公益性质的技术赋能平台,BestECV™商用车电动化核算大模型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清洁交通项目主管王雯雯介绍了BestECV™核算大模型的三大核心功能:场景化电动化评估,精准定位转型突破口;全周期成本与效益核算,消除转型不确定性;智能车型匹配,助力高效购车决策。

  据了解,BestECV™核算大模型的场景电动化评估模块,专注于评估商用车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电动化可行性,旨在为决策提供科学、精准的依据。评估涵盖城市配送、干支线运输、集疏港运输、城市环卫、建筑工程、短倒及固定线路运输等14个细分场景,全面覆盖商用车在实际运营中的主要应用领域。该评估系统基于14项定性与定量指标,融合DELPHI专家调查法和动态更新的全国商用车销量数据库,全面整合专家经验与精准数据,深入分析各场景下电动化的可行性与优化潜力,为商用车电动化转型提供多维度、前瞻性的决策支持。

  BestECV™核算大模型的车队电动化核算工具专为车队管理者打造,提供全流程的电动化转型决策支持。通过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和收益分析,帮助用户快速了解电动化转型的经济性与可行性。针对运营端和货主端关注的投资回收周期、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构建了包含购置、能耗、维护、残值等多项指标的核算体系,涵盖成本及收益核算、TCO平价时间计算、投资回报分析、补能方案推荐及碳排放核算等核心指标,生成详细的电动化解决方案,为车队电动化提供科学、全面的初步评估。全周期核算新能源商用车的成本与效益,消除商用车电动化转型不确定性。

  BestECV™核算大模型的车型查询模块,通过整合市面主流电动商用车资源,为用户提供全面、详尽的车型信息查询服务。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快速筛选适配车型,并对多款意向车辆进行横向对比,涵盖关键性能指标、购置成本及续航能力等核心参数,为商用车队或个人用户提供科学、高效的购车决策支持。

d1d13327-c3d1-428b-82cf-453e1067ee4b.jpg

  政策工具推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化发展

  政策是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推广的关键先生,而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化探索过程中,聚焦场景,推出适合的产品和运输方案,才是决定新能源商用市场化发展的关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郝春晓表示,从污染控制的角度看,电动重卡是清洁运输的一个重要方案,不过,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瓶颈因素,需要各方协同,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城市交通与现代物流研究所副所长甘家华提出,城市物流配送及短倒运输等优先发展场景中,新能源化发展正从 “政策驱动” 向 “市场驱动” 转变。针对干线运输场景面临的技术瓶颈与购置成本昂贵等挑战,他强调现阶段政策重点立足 “运输结构优化”,通过推动 “公转铁” 、“公转水”、末端新能源货车接驳模式,为其技术成熟及规模化应用提供缓冲空间和更丰富场景。在 “十五五” 交通运输规划中,新能源货车推广仍是交通减碳核心任务,政策设计将突出场景的差异化推进与指标的动态调整,实时优化各场景推广指标,确保政策与技术迭代、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

  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节能减排中心副主任程颖看来,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化,关键是靠经济性吸引货主主动使用,和政策形成合力,而其中的关键因素是聚焦使用场景,推出更适合的产品。深圳市协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主任谢海明表示,政策工具的实用性和补能基础设施建设难是在目前城市物流配送零排放方案的关键。

  陕西中蓝远宏电动交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卫提出,在电动重卡的项目运营中,产业投资的可持续发展是决定电动重卡能否更好市场推广的关键,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速豹科技产品与市场高级总监黄虹霖也表示,政策是推动重卡电动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政策刺激下,一个企业的产品要想获得客户认可,关键是为客户创造更高的效益。在一些实际运营项目中,电动重卡的综合运营成本和创造的效益已表现出明显好于燃油车,这样实实在在的利益将推动电动重卡的市场应用。而保险和金融方案是目前制约重卡运营车队电动化的制约因素,如果这两个问题能得到解决,重卡电动化会有一个很大程度的提升。

  在内蒙古智慧物流碳中和研究院创始人/阳光慧碳交通物流首席顾问赵晓丽看来,零碳物流是一个生态,需要包括政府、货主、物流公司、补能、司机、金融机构在内的各环节主体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当前,重卡电动化正处于一个爬坡期,有望在今年进一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