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放心消费”的共赢效应
近日,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公布2024年度安徽省放心消费“二十佳”单位、优秀单位及优秀街区认定名单,全市共有16家放心消费单位入选。
(《安庆晚报》4月9日)
“放心消费”四个字,看似简单,实则关乎每一位消费者的切身体验,也关乎一座城市的商业温度与营商环境。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街区主动参与放心消费创建行动,不但在认定名单上崭露头角,也在实际服务中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可以说,放心消费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个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共赢抓手。
要激发“放心消费”的最大效能,首先要让消费者真正“敢消费”。当前市场不乏优质商品与服务,但消费者仍会因“退换难”“投诉难”“维权难”等现实顾虑而裹足不前。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整套覆盖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的保障体系。比如,推动线下无理由退货制度常态化,让“说退就退”成为消费者心中的定心丸;发展ODR(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让投诉不必大动干戈就能快速闭环解决。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制度安排,是构筑放心消费“防火墙”的基础工程。
放心消费不能停留在政府推动,更需要商家积极参与。一个可持续的消费生态,必须是商家主动参与、消费者积极互动、监管部门引导有力的良性循环。在这方面,典型示范单位的带动作用不可忽视。一家企业若在消费者心中立下“口碑招牌”,不但自己获利,也会带动周边业态提质升级,形成“一个商家放心,带动一条街放心”的放大效应。让更多商家意识到,“放心”不仅是责任,更是红利,这才是真正的市场教育。
还要看到,放心消费是一个动态目标,不是一劳永逸的“荣誉标签”。消费习惯在变,技术手段在变,服务场景在变,消费者对“放心”的理解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刷新服务标准,升级评价机制,引导企业从基础保障走向品质提升。从明码标价、诚信经营,到体验优化、情绪价值挖掘,放心消费的“进阶之路”,本质上也是城市商业文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路径。
“让消费者放心”,是对市场规则的遵守,更是对社会信任的维护。从这个意义上说,放心消费不是一方的责任,而是多方的合力。政府要引领,企业要担当,消费者也要理性有序,共同把“放心”这个关键词落到实处、做出实效。
最终目标,是让每一笔交易都安心、每一次维权都顺畅、每一处消费空间都值得信赖。当“放心”成为一种消费习惯,也就意味着,这座城市真正拥有了健康的市场体质与温暖的服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