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让“量”的积累实现“质”的变化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创业是激活创新活力、促进就业的关键引擎。而良好的创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孵化器”和“推进剂”,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温床。当下,优化创业环境,对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此番安庆关涉“培训、赛事、活动、展览、融资、宣传”六大板块的多维度支持创业者措施,可谓优化创业环境的大礼包,彰显了地方政府借量变求质变的决心与力度。

  知识是创业的“基石”。丰富的创业培训课程,精准匹配不同阶段创业者需求,通过系统学习,得以掌握创业知识、激发创业意识,尽快补齐创业能力短板,实现从“不敢创”到“敢于创”“善于创”的转变,为创业生态的优化奠定人才基础。创业赛事与交流活动是激发创新活力的“催化剂”,要打破信息壁垒,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与资源对接的平台,促进创业者之间的思想碰撞与合作,推动创新项目不断涌现,使创业氛围愈发浓厚,实现从个体创业向协同创新的质变。同时,要借助展览展会、金融对接与万企融资等为创业发展提供“硬核支撑”,帮助企业展示品牌、对接市场,有效破解创业者融资难题,推动产业集聚升级,为项目落地与企业成长注入“源头活水”。

  可见,创业环境创设改革需要“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变化。其中,有些可能短期成效无法立竿见影,而持续实施一定周期后,才显价值端倪;有些是在与实践的融创中暴露的新问题,需要进一步调试修整;而有些则是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微观技术手段进步、企业个人现实需求的改变等,在广度和深度上做出了进一步拓展……对此,不可贪多求快,而要以不厌其烦、日拱一卒的耐心,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如此,相关组合制度举措才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发挥好支持体系的立体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创业者的归属感与满意度。

  实践证明,创造“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有力度、速度、温度和开放度的创业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未来,为企业及创业者提供全要素全链条保障支持体系服务,相关部门应继续盯紧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哪里有短板就从哪里着手、哪里有空间就从哪里发力、哪里有风险就从哪里化解,全力以赴为各类经营主体培植发展沃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善创善成”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王老实)